• 107阅读
  • 0回复

投工多活路少怎么办?——出路在于合理安排劳力扩大生产门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3-11
第2版()
专栏:地方报纸上的读者来信

投工多活路少怎么办?
——出路在于合理安排劳力扩大生产门路编辑同志:
我们生产队在当前生产中碰到一个问题:就是社员出勤多、活路安排少。我们把这个问题和解决的办法提出来和大家一起研究。
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以来,社员的生产积极性更加高涨,多出工、多投肥是普遍现象。从去年11月到今年2月下旬,全队一百五十多名社员就投了八千多个工,占全年集体生产计划用工的31%。许多活路都提前做了,出现了春活冬做,夏活春做的新局面。
对这个问题队干部有两种认识:一种是认为活少劳力多,工用不了,社员要活干,不给派或者借故推脱,因而使一些社员有劲没处使,影响社员积极性,这种态度显然是错误的;另一种是不算账,让社员盲目干活,这看起来是满足了社员的要求,实际上是放弃了队干部的领导责任,将来年终分配时,就会出现总投工多、产值低、收入少,必然影响社员的生产积极性。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队干部曾有过争论。有的干部说:生产队是一个基本核算单位,反正肉烂都在一个锅里,多了多分,少了少分。有的说:劳力要合理安排,生产要扩大范围,除了搞农业,还要搞副业。在社员大会上,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一些有手艺的社员愿意自己出外搞副业,一些没有手艺的社员不同意。社员梁乱娃说:“我主张集体搞副业,有手艺的给队里挣钱,没有手艺的人生产粮食,他们吃我们劳动打下的粮,我们用他们劳动挣下来的钱,这样对大家有利。”梁乱娃的这番话,使得大家心里亮堂了,有手艺的、没手艺的,都表示赞成。他们认为:队里劳力多、人强,农业生产用不了,就抽些人组织起来,农闲搞副业,农忙搞生产,农副业都能搞好,粮多钱多,一举几得。过去在油坊做过多年工的社员梁拉柱,建议队里把油坊恢复起来;做过三十多年豆腐的梁仓娃,也建议队里把豆腐坊办起来;爱赶胶轮大车的梁耀魁要求队里把大车拴起来搞短途运输。
劳力出路找出以后,在社员中又出现了一个如何安排劳力的新问题。比如,哪些人搞农业,哪些人搞副业?怎样安排劳力多和劳力少的户?榨油、做豆腐,大部分需用的是有技术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可是劳力少、劳力弱的户,除参加一般季节性农时生产以外,其它活路就插不上手,这样又会发生忙闲不均、收入悬殊的问题。我们队委会对这个问题作了研究,又召开了一次社员大会,同大家商量出以下几个原则:(1)根据社员投工计划,首先保证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所需要的劳力;余下来的工,扩大集体副业生产。(2)劳力强弱搭配,争取人人超投工;弱劳力能胜任的活,让他们优先去做。这些办法经过试行以后,社员的反映很好。
从我们解决以上问题的经过中,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干部要把生产领导好,就要善于发现新的问题,及时商量解决,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就能得到巩固和提高,生产就能不断向前发展。
陕西华县东阳公社
江村大队梁家堡生产队
队长 梁德芳
副队长 梁志宽
妇女队长 孙志珍
(原载《陕西日报》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