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一批过去的少数民族放牛娃和流浪儿 在西南民族学院学兽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3-15
第2版()
专栏:

一批过去的少数民族放牛娃和流浪儿
在西南民族学院学兽医
据新华社成都14日电 一百二十多个过去一字不识、一句汉语也不会说的少数民族放牛娃和流浪儿,目前正在西南民族学院里学习畜牧兽医专业。
这批学生是1960年入学的。他们来自四川的阿坝、甘孜、凉山等三个民族自治州,以及澜沧江畔的西藏昌都地区和多民族的云南省。他们在进入畜牧兽医专业以前,曾经分别在西藏公学和西南民族学院预科学习过汉语语文、数学、自然常识和社会科学,学会了汉语,能作文、读报,能用科学常识去解释一般的自然现象,还懂得了阶级斗争的基本道理。
畜牧兽医专业教师们根据这批少数民族学生文化水平较低,但是具有丰富的放牧经验,过去在旧社会受苦深,现在觉悟高,学习要求迫切等特点,热情地帮助他们学习好。学校教研组经常研究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例如采取直观教学,讲课时力求深入浅出。教师们还尽量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增编补充教材。如藏族地区常见的牦牛和牧区常有的兽病,一般教科书上没有谈到,教研组就由专人编写这方面的补充教材。学校加强了各种课程的个别辅导,注意因材施教,使这些少数民族学生个个都能学好专业。
经过一年半的课堂学习,这批学生已经学完了汉语语文、数学、化学、药学、家畜解剖学等基础课,去年9月开始学习牧畜学总类、家畜普通病、寄生虫病、内科、外科等专业课。目前他们又到阿坝藏族自治州的牧区进行教学实习,通过实习来巩固已经学到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兽医技能如诊断、处方、记病历、打针、识药等等。(附图片)
在西南民族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学习的藏族学生,绝大多数是在草原牧区长大的放牛娃。他们在教师的热情教导下,刻苦学习,现在已初步掌握了畜牧兽医的专业知识,对常见的家畜疾病,有了一定的识别和判断能力。这是教师朱辉清(右二),在帮助藏族学生复习家畜解剖
新华社记者 金勋琪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