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阅读
  • 0回复

边寨夜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3-15
第6版()
专栏:

边寨夜歌
季康
我们在黄昏日落的时候,坐车前往金水河——靠近越南最前沿的一个傣族村寨。
在过去,从金平到金水河,马帮必须翻山越岭走两个马站,如今,车行一个半小时,我们已经到了勐喇河边。由于大桥直通往越南,我们的汽车只能停在河的这一边,要等金水河村寨划船过来,横渡勐喇河,才能到这个寨子去。
这时,月亮刚才东升,河面还很幽暗,我们在河边喊渡船,喊了许久许久,没有人答应,原来金水河整个寨子都已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低沉的铓[máng]锣和节奏敲得十分好听的牛皮鼓声,隔河传来,夹杂着一阵阵的歌声和哄笑。大约过了一顿饭的工夫,在鼓声的间歇中,人们到底听到了我们的呼喊,绿树丛中,电筒的白光一闪一闪,划船的来了,喜欢热闹的傣族小儿童,闹嚷嚷地一窝蜂跟在后面,都赶到河边的渡口来迎接晚间的来客。
用一根大木头挖空了的独木舟,把我们载到了河的那一岸。刚进村寨,我们立即被人群包围了。寒暄和问候方罢,人们立刻拉我们去参加节日的酒宴。这种节日的酒宴,要连续举行三天三夜,由于家家都杀年猪,所以人们从这家吃到那家,三天三夜,不作间歇。今晚正好是支部书记家请客,傣族从古以来,就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我们在这样的节日里赶上了这盛大的酒宴,怎么能不痛饮几杯美酒?
在支部书记家宽敞的茅屋里,长长的桌子的上端,大家为我们摆下了几个竹篾圆凳,支部书记立刻斟上了满满的三大碗甘蔗酒,逼着我们全部饮干。接着,包着白包头穿着对襟小褂的男人们轮流弹着葫芦琴,唱起了即兴的酒歌。有时,成年的穿着深色上衣的妇女们也接过来唱着对答,而每唱到一个段落,全体喝酒的人又都齐声附和,用“甜啊”“甜啊”的大声喝彩,为酒歌助兴。
今年金水河寨粮食生产搞得比去年好,全社不仅交完公粮,而且留够了口粮、籽种,还支援了附近受虫灾的村落,因此,节日过得更加欢腾。全社喝酒直喝到夜深,“甜啊”、“甜啊”的欢呼喊过千百次,大家都有点醉眼朦胧,用傣族的话来说,就是“眼睛已经花了”以后,舞蹈开始了。
起初跳的是团结舞,全社的社员几乎都参加了,大家拉着手按照铓鼓的节拍忽进忽退地跳着,小伙子用脚把地面蹬得震动发响,姑娘们摆动着筒裙,只是轻轻地略微抬起一只脚舞蹈。两个年纪很大的老太婆,嘴里只剩下了一两颗残缺的被槟榔染黑的牙齿,这时也赤着脚,兴致很高地在圈子中心舞动着手臂,领头跳着。支部书记个子不高,声音却很宏亮,在跳了一段团结舞后,他用傣族话大声喊着指挥着,又让寨子里年轻的姑娘,特为我们这些远方来客表演了笠帽舞、四方舞、洗衣舞和摸鱼舞。
傣族的姑娘本来步态就很轻盈,白色的钉着十对银蝴蝶的紧身小衫,配着黑色的长长的筒裙,加上乌黑油亮的发髻,装束淡雅如画,跳起舞来纤巧的动作,轻盈的脚步,更是优雅从容,给人十分强烈的美感享受。
舞罢,我们绕寨一圈,在小竹楼重叠的寨心,一棵根节盘错的芒果树下,又见到了节日的鼓棚,这个鼓棚,是每年年底搭好,正月十五才拆掉的。一座矮小的敞风的小茅草棚子,棚子下面搭着一个铺,村寨里的小孩,轮班守鼓,铓 鼓最少要敲五天五夜,终夜不断,鼓声响亮,预祝来年吉祥如意,庄稼丰收。这种鼓大如水缸,悬在大树上,横竿上挂着两个高低音不同的铓锣。鼓声和铓锣又能够按照人说话的声音,敲出有节奏的语言。过去傣族人民每逢过年,即借鼓音痛骂土司头人统治阶级,常常骂得土司跑出院子来禁止敲鼓和铓锣。如今新的生活无比美好,按照鼓和铓锣的音节,傣族人民编了“咚咚铓,咚铓妹,妹铓咚”等调子,意思是:“新年到,到新年,桃花红,李花白,真快乐,快乐呀!”
我们和守鼓的小孩告了别,回到乡政府休息,支部书记给我们搬来了崭新的软绵绵的被子,据说,全寨最穷的贫雇农,从民主改革和办社以来,也都添置了新衣新被,几乎每家都有客铺和客被,而且,不仅金水河这个寨子如此,所有傣族的村寨均是如此,在这一带旅行,根本没有携带行李的必要,这天就连我们睡的垫褥也都是用野生的攀枝花(一种类似木棉的草絮)垫得很软很厚。就在这绵软的被褥上,我们睡了十分香甜的一夜。但不夜的酒宴始终未散,“甜啊甜啊”的酒歌不时传入耳鼓,而铓锣和牛皮鼓的节奏也从未间断,边寨的夜歌,唱出了傣族人民的喜悦,唱出了傣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欢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