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充分发挥工艺美术行业老艺人的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3-21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充分发挥工艺美术行业老艺人的作用
安性存
工艺美术行业有很多技艺高超的老艺人,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工艺美术行业的宝贵财富。几年来,各级党和政府领导机关,在发挥老艺人的作用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已先后评定出八百多位名艺人,其中有一百六十九人被选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政协委员,有一百三十人被吸收为各地美术家协会会员;在生产、生活上,注意对老艺人做妥善安排;给大部分老艺人配备了徒弟,等等。老艺人的政治觉悟和艺术理论水平也有显著提高。我们最近去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访问了部分老艺人,征求了他们的意见。他们都十分感动,认为今昔对比,大有天渊之别。不少老艺人说:“除了共产党,谁会重视我们这些手艺人!”
但是,在我们到过的一些地方,有的单位对发挥老艺人的作用还不够重视,或者还没有完全把工作做好。充分发挥老艺人的作用,继承和发扬老艺人的传统技艺,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我想提出几个问题来,同大家商榷。
一、关于对老艺人的安排和使用问题
老艺人究竟应该如何安排和使用?从一些单位的情况看,目前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一种是把老艺人和一般工人同等使用,没有注意发挥他们的技术特长,让他们主要干体力较重的活。这些老艺人一般都是工龄很长,虽然技艺很高,但是由于年龄大了,精力不足,一天工作八小时,产量还没有青年人高,有时甚至完不成定额,工资收入比徒工还低。青年人因此瞧不起他们,认为老艺人也不过如此。这种做法,是“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另一种情况,是对老艺人从生活方面照顾得无微不至,工资不低,生活很好,没有固定任务,上班时可来可不来,基本上是养起来了。但是,既没有让他们带徒弟,又没有总结他们的经验,结果也会造成损失。浙江东阳木雕艺人杜云松已经去世了,他的技艺就没有传下来;苏州市戏帽艺人沈云清病倒以后,有关领导方面才派人抢救他的技艺,结果七十多种中断了多年的昆剧戏帽资料,只抢救出二十五种。
由此可见,由于老艺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在生活待遇方面给予一定的照顾是必要的;但是,还必须在生产上和创作上注意合理安排和使用。北京、苏州、天津、福州等地,安排和使用老艺人的工作做得比较好。他们基本上把老艺人从繁忙的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根据他们不同的条件和特长,分别安置在适当的位置上,并且大部分实行了固定工资。有特殊技艺的老艺人,大都集中在工艺美术研究所或设计室,专门从事创作设计和传授技艺的工作;技艺较好、身体健康的艺人,则安排在生产单位,担任技术指导;对于少数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老艺人,则安排他们在家生产或者担任行业顾问。例如,天津市金属工艺厂刻模老艺人齐再荣,因行动不便,就在家生产;七十二岁的老艺人高点甲,每天工作四小时,专门带徒弟。苏州市在记取了抢救戏帽资料的教训以后,对总结老艺人的经验相当重视。他们已经总结了老艺人金静芬的刺绣传统针法,任冉昌的苏昆剧装图案,吴?昆的红木雕刻样稿,龚福琪的檀香扇烫花资料,方裕庭的古琴弦技艺等宝贵经验。这样,既能发挥老艺人的作用,又可以把传统技艺继承下来。
对于老艺人的思想教育工作,也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一种是对老艺人要求偏高偏急,批评多、帮助少,对他们的创作随便评头评足,乱下结论,使老艺人无所适从,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另一种是对老艺人放任自流,因而造成个别老艺人骄傲自满,个人名利看得很重。
我认为,对待老艺人既要照顾,也要教育,两者不可偏废。但是,不能像要求干部那样来要求老艺人,教育老艺人的方式方法也应该特别注意。
二、关于老艺人带徒弟的问题
老艺人年龄大了,需要有接班人,否则会人亡艺绝。让老艺人带好徒弟,是发挥老艺人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怎样带徒弟,带什么样的徒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有些地区规定,给老艺人安排学徒要由劳动部门统一调配,不让老艺人自己选择。有不少老艺人带的徒弟是从别的企业调整过来的,年龄很大,过去根本没有接触过工艺美术,对这一行业没有兴趣,钻不进去。有些师傅和徒弟的关系不固定,有的学徒跟一个师傅学了一二年,刚刚入门,又被调走了,使老艺人感到白费了一番心血。有些单位不注意教育徒工,有的青年学徒对师傅不够尊重。
我认为,师徒之间应该有固定的关系,最好订立师徒合同,把权利义务明确起来。应该允许老艺人自己选择培养对象,或者事先征求老艺人的意见,然后给分配徒弟。有的老艺人想培养自己的子女,在可能条件下,应该尽量予以满足。这样,师徒感情就能更加融洽,徒工学起技术来就会更快。当然,师徒感情还应该在培养过程中逐步建立。同时,应该加强对徒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树立尊师爱徒的新风气。徒弟尊敬师傅,师傅也就会爱护徒弟。解放以后,出现过不少尊师爱徒的模范事例。北京先进玉器工人文少雩,当他学徒的时候,对师傅何荣十分尊敬,还经常给师傅倒茶、端饭和整修工具;师傅对徒弟的关怀也无微不至,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本事,一下子都掏出来教给徒弟。文少雩满师以后,舍不得离开师傅,要求再跟师傅学习三年。有人为此感慨地说:过去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现在是“教子成龙”、“恨铁不成钢”。这样的新风气,应该大力提倡。
三、关于艺徒的重点培养和一般培养问题
老艺人带徒弟的工作中,重点培养和一般培养的问题,特别需要研究。
有些生产单位对徒工一视同仁,同等要求,认为重点培养了谁,就是“突出个人英雄”。这种看法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孔子三千弟子中,只有七十二个贤人。现在有些厂的领导干部,希望所有的徒工都成为“贤人”,这个愿望是好的,但是实际办不到。因此,在一般培养的同时,还必须重点培养“拔尖”的人材。应该提倡名师收高足。名艺人的培养对象,必须是具备一定技艺基础,并有培养前途的人材。这样,经过老艺人的重点培养,就可以较快地把传统技艺继承下来。最近,以画猫闻名全国的工艺美术行业的画家曹克家,在苏州刺绣业收了六名高足,其中四名是有经验的画师,一名是有二十多年工龄的绣工,一名是全国群英会代表、刺绣能手顾文霞。他们学了几个月,就基本上掌握了曹克家的特艺。我相信,曹克家画的猫,不久就会在苏绣行业开花结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