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防霜常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3-22
第1版()
专栏:

防霜常识
农作物在生长期间,气温突然降低到零度左右,使作物体内水分冻结成冰,破坏了细胞原有的生理机能,影响正常的新陈代谢,因而受害或死亡,这种现象叫做霜害或冻害。秋季农作物未停止生长时发生的霜冻称为早霜;春季农作物开始生长发育以后遭受的霜冻,称为晚霜。
霜冻对农作物危害的轻重决定于霜冻发生的早迟、强度、突然性和持续的时间。不同的作物,不同的品种或同一品种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耐寒的程度不一样。晚霜发生的时间越迟,危害越重。因为春季冬小麦返青、拔节后,特别是拔节以后十天到二十天内对低温最敏感,最怕霜冻。早稻育秧也怕冻害。因此预防霜冻的危害要结合当地、当时和作物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预防霜冻的办法,主要是提高田间气候的温度和提高作物抗寒能力。北方在有灌排条件的地区,冬小麦可在降温前灌水防霜,灌水时间离降霜时间越近越好,尤其是在晴朗无风的夜间,防霜效果最明显。灌水防霜的原因,一方面是土壤灌湿以后,温度变化转慢;另一方面,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增多,在水汽凝结成水滴时可以放出潜热,增高地面温度。旱地防霜应抓住耙耱保墒,增强植株抗寒能力。追肥促进作物生长健壮,提高作物抗寒能力,也是防霜冻的有效措施。特别是早期追施有机肥,还有保温的作用。小麦受到霜冻后,如能浇水追肥一次,使受冻害但未致死的麦苗迅速恢复生长,也可以减少霜冻造成的损失。南方冬小麦、油菜田春季田间潮湿,不宜浇水,以追肥防霜为宜。
水稻秧田也常因晚霜诱致烂秧,预防晚霜时可在晚间深灌秧田水,次日再排水晒田,以免引起烂秧。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