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运用有利自然条件 供应国家工业需要 顺德积极扩大甘蔗种植面积 竹二大队帮助各生产队实事求是多种甘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3-22
第2版()
专栏:

运用有利自然条件 供应国家工业需要
顺德积极扩大甘蔗种植面积
竹二大队帮助各生产队实事求是多种甘蔗
据新华社广州电 广东甘蔗主要产区顺德县各公社,今年都根据国家的需要,积极恢复和发展甘蔗生产。大州公社各生产队已将去年改种杂粮的甘蔗地又种了甘蔗,全社种植面积从去年的六百亩增加到一千一百亩。以甘蔗生产为主的沙滘[jiào]区今年甘蔗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5%。全县已经种植的甘蔗达到计划的70%。
过去顺德县各公社、各大队之间,甘蔗产量悬殊很大,以种甘蔗为主的一些地区甘蔗产量较高,半粮半经济作物区产量较低。今年,甘蔗产量较低的地区,都积极发动群众合理安排粮食和甘蔗的春耕工作。北滘公社三洪奇大队过去种植甘蔗和插早稻的时间挤在一起,忙不过来,要到“清明”后才能种完甘蔗。今年,经过干部社员共同商量,决定在“春分”前完成新植甘蔗的种植和宿根蔗地的清园、松土和施肥工作。因此,春节一过,全大队每天就出动四百多人种植甘蔗,现已种上了四百七十五亩,完成计划93%,宿根蔗地也进行了松土。由于错开了粮食和甘蔗的种植季节,不但做到适时种植,种植质量也比去年好。
据新华社昆明电 云南弥勒县竹园公社竹二生产大队帮助各生产队分析有利条件,根据国家需要和可能条件,实事求是地扩大甘蔗种植面积。
这个大队所在的地区,气候温和,队里水利条件较好,土地肥沃,适宜种植甘蔗。去年,八个生产队共种甘蔗六百八十八亩。今年,在制订生产规划以前,大队干部对各队的土地、劳动力、畜力、肥料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根据实际可能和国家建设、社员生活的需要,建议各生产队多种一些甘蔗。对于这一建议,有的生产队赞成,他们说:国家需要甘蔗,这里又适合种甘蔗,我们就应该多种一点。但有的生产队主张多种粮食作物,少种甘蔗。他们说:多种甘蔗的好处是晓得了,但是,种多了有三愁:一愁劳动力要得多,种一亩粮食作物只要二十七个工,栽一亩甘蔗却要八十个工;二愁肥料不足,一亩粮食作物有一千斤肥料就基本够用,一亩甘蔗却要五千斤;三愁耕牛少,运力解决不了,怕栽下去收不起来。针对这些问题,大队一方面对社员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帮助生产队找出扩大甘蔗种植面积的有利条件:如各生产队去年从城市回来了八十多个青壮年人,这些人身强力壮,只要合理安排,劳动力不会成问题。而且以前送肥是用人挑,效率低,一个强劳动力一天只能挑四转,合二百公斤。现在送肥用胶轮车拉,只用一个半劳动力赶车,一天拉六转,一天一辆车就能拉四千多斤,能抵二十多个强劳动力。今年积肥抓得比较早,各生产队已积好的农家肥数量比去年多,质量比去年好。加上国家还供应一部分化肥,肥料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耕牛也不断增加,公社化以前,全大队只有二十多头耕牛,现在已增加到八十多头。耕牛增加了,运输条件有了改善。过去每年收砍甘蔗都是用人挑,进度慢,近几年来全大队添置了二十辆胶轮车,运甘蔗,用车拉,进度快,甘蔗不会收不好。
分析了这些有利条件后,社员对种好甘蔗充满了信心。在这个基础上,各生产队根据本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制订出今年的生产规划。第六生产队原来只计划种植甘蔗九十亩,群众讨论后,决定再把三十多亩种粮食产量低、种甘蔗产量高的田,安排种甘蔗。全大队计划种植甘蔗的面积,比去年扩大七十九亩。
(附图片)
广东台山县三合公社新一大队李安生产队,充分利用地力套种春种作物。这是社员们在已经种上冬薯和黄烟的地上套种甘蔗
 李克真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