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兄弟间——山西省农业生产先进单位代表访问厂矿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3-23
第2版()
专栏:

兄弟间
——山西省农业生产先进单位代表访问厂矿散记
新华社驻太原记者
不久前,山西省的许多农民代表来到太原,出席全省农业生产先进单位代表会议。这些农民代表受到了太原市产业工人的热烈欢迎。在会议正式开始前的几天空隙时间里,很多工厂邀请农民代表到工厂里去参观、做报告和举行座谈、联欢等。工人和农民通过这些活动,互相勉励、互相鼓舞,并且表示了进一步互相支援的决心,生动地体现了工农之间的血肉情谊。
植棉模范的决心
太原纺织厂的工人们在和农民代表座谈的时候,热情地把一匹匹高级棉织品拿给农民代表们看,农民们对这些产品爱不释手,纷纷夸奖这些产品,并且要求工厂多生产。
听到客人们夸奖自己的产品和对工厂提出的要求,工人们都非常高兴,一个个满口接受了农民代表们的意见。但是同时,他们也向农民代表们提出了一项要求:希望农民兄弟努力生产,给工厂送来更多的棉花。
闻喜县的植棉模范吴吉昌是座谈会上的长者,他说:“工厂里长不出棉花来,种好棉花是我们农民的责任,咱今晚就写信给家里,告诉他们今年一定要多产棉花。”话刚完,工厂的优秀女工袁春凤就接上去说:“只要农民兄弟能生产出更多的棉花来,我们保证不浪费纤维,一定把它都纺成纱,织成布,来供应人民的需要。”
座谈会一直开到晚上十点钟。当天晚上,吴吉昌就连夜写信给他的生产队,汇报了在太原工厂参观、座谈的情况,并且建议扩大棉田种植面积十五亩,还对当前搞好棉田备耕工作提出了意见。
“今年一定解决”
侯马市曲村公社主任安泽福踏进太原烟草厂的大门,就拉着烟厂工人张桂梅,要求先引他到车间里看看。
曲村公社是产烟区。最近两年来,太原烟厂的有些工人一到农忙季节就到曲村去帮助农民生产,工农之间早就有了很深的友谊。这次安泽福到太原来,社员们就数着烟厂工人的名字,嘱咐他一定要看看老朋友,问问今年送去的烟叶好用不好用。
安泽福被引进敞亮的车间里,他从蒸烟、抽根、切丝、卷烟一直看到包装,边看边笑,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后来他来到蒸烟机隔壁的一个大房子里,看到一些女工正戴着口罩,在那里挑拣烟叶,先拣出烟叶里的杂质,然后按片子大小、色泽好坏分开来。安泽福看着,对陪他参观的卷烟工陈成说:“这可真是个苦活哩!”陈成告诉他,这活过去厂里是没有的,以前烟叶在地里收割时,就趁潮湿按叶子大小、好坏就地分成等级放好,现在因为有些产烟区的社员忙不过来,这项工作就不得不在加工之前由工人们来作。他说:“工人多干点活倒没有什么,就是影响了烟的质量,因为烟叶运到厂里就干了,这时再来挑挑拣拣就被揉成面面了。”
“啊唷!这可是我们的责任了。”安泽福听陈成一介绍,感到原来提高卷烟质量是农民和工人两方面的事情,就说:“今年我们一定解决这个问题。”
安泽福走出车间,就马上和同来参观的其他农民代表商量如何提高烟叶质量。他说,每年收烟、烤烟时,正是“三秋”大忙的时候,农活一忙,烟叶的分级工作就顾不过来了,今年要及早建议各生产大队抽一些有经验的烟农,成立专业队,专门来做好这项工作。
用实际行动互相支援
来自翼城县的农业劳动模范吴春安、马芳庭、师兰英等来到了太原氮肥厂。一个月前,这个厂的工会主席杨学新曾带领一个代表团,到翼城县去征求社员们对他们厂生产的氮肥的意见。当时,社员们说氮肥是“珍珠粉”,好得很,就是少了些;另外还发生结块现象,使用起来不方便。“今年,氮肥厂能不能多生产些氮肥?结块的毛病能不能改进!”吴春安、马芳庭、师兰英就是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到氮肥厂的。
氮肥厂厂长安英亲自带领客人们参观各个车间,仔细给客人们讲解氮肥的生产过程。到了硝铵车间,客人们看到银白色的硝铵粒如瀑布般地由造粒塔上流下来,都不觉惊叹起来:
“这样多呀!这要上多少地呀!”安英告诉他们,由1月1日到2月20日,硝铵的一季度生产计划已完成93%,预料全年氮肥的产量可比去年有所提高。他说,上次工人代表团到翼城访问,使全厂工人进一步了解到氮肥在农业上的作用,了解到农民兄弟迫切需要氮肥的心情,都要求超额完成今年的生产计划。
工程师沈宗太把客人们带到另一个车间,这个车间里的机器却没有开动。沈宗太喜气洋洋地告诉大家:“这叫添料工段,是专门解决氮肥结块问题的。”他说,代表团反映的农民对氮肥结块问题的意见,引起了厂领导和全体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工厂本来有个专门解决结块问题的添料工段,可是还未建好,听了农民们的意见,工厂马上组成一个工作组,专门研究添料工段的建设工作,现在,添料工段的基本建设、机械安装工作都在加速进行,“五一”前后就可开工。
农民代表对工人努力支援他们生产非常感动,吴春安当场就向工人们说:“工人同志这样关心农民,我们也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支援你们!我们西梁生产大队已经把计划订下了,今年争取多卖给国家两万斤棉花、三万斤粮来支援工业生产!”
井下的会见
五台县农民代表、茹村公社苏子坡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胡守忠,刚到西山矿务局杜儿坪矿,就和同来的农民代表一起下井,看看工人们的生产场所。他在井下只见巷道宽敞明亮,煤车往来不绝。在东采区工作面,他看到工人正在打眼放炮,随着爆炸声,大片煤炭就从煤壁上倾泻下来。紧接着又见一位工人挥起攉煤器,直往溜子上攉煤。乌黑的煤炭就顺着溜子流到煤车里,运出坑口。胡守忠正在出神地看着这紧张的生产情景,一个工人忽然迎面向他跑来叫了他一声,并且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他细细端详一番,话才冲口而出:“你是咱村的张玉生哪!”
张玉生是1954年由村里保送到西山矿务局的。胡守忠这次来太原前,就打算看一看他,可是不知道他在哪个矿井里生产,现在偶然会面,真是格外亲热,两人把家乡的生产、生活情形谈个不休。
张玉生家中有母亲,还有一个哥哥已病了二年,他心里十分怀念。胡守忠亲切地告诉他:你母亲很健壮,你哥哥的病已好了一些,咱社员们分下的东西,你们家也都分下了,另外大队还从公益金里拿出一些钱,帮你哥哥看病。今年过春节咱队里还专门给矿工家属送了礼物,春节过得很好。张玉生听了胡守忠的话,高兴地说:“我这就放心了!”
张玉生也告诉胡守忠,他在矿上工作得很好。在一旁站着的坑口干部左德生告诉胡守忠,张玉生来矿后进步很快,不怕吃苦、积极肯干,现在已当了采煤组长。胡守忠听了高兴地嘱咐他:“小伙子,好好干吧,家里的事,我们当然会管好的!”张玉生也在喧闹的采煤声中回答胡守忠:“你放心吧,我要在矿上好好干一辈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