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一簇永不褪色的红叶——叶刚烈士的《红叶童话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3-23
第6版()
专栏:

一簇永不褪色的红叶
——叶刚烈士的《红叶童话集》
胡从经
在我的案头放着一本翠绿色的书,封面上飘拂着两片火苗般的红叶,这就是《红叶童话集》,作者署名为“一叶”,上海亚东图书馆印行,1931年6月初版。集子里共收有《红叶》、《字样和白纸》、《青鸟》、《优美的琴声》、《一个奇怪的故事》、《奇遇》、《鱼篓》、《自由的蒲公英》、《两支奇怪的笛子》等九篇童话。
“一叶”是叶刚同志的笔名,他原是陶行知先生主办的晓庄学校的学生,一位年轻的共产党员,1930年春被捕牺牲于南京。白韬同志《陶行知的生平及其学说》一书中曾记有关于叶刚烈士被捕牺牲的始末:“1930年的春天,我们都离开晓庄在城里活动,他却獃在晓庄和国民党驻守的连里士兵纵谈着革命问题,劝他们抛弃反动派走到革命的人民大众方面来。他又向连长谈起这些问题。连长告了密,说他是沪宁路的暴动总司令,当晚用汽车装到城内卫戍司令部,老爷们听说是暴动总司令,惊惶万状,不敢送到雨花台去执行枪决,当晚就在城里活埋掉了。”我们年轻的战士和作家就这样壮烈地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以自己的碧血浇灌了将来的幸福之花。
不久前,经过我们的查询,知道叶刚烈士是浙江黄岩人。1928年春到南京晓庄学校读书。1929年前后,晓庄学校师生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反帝、反蒋的革命运动。叶刚同志英勇地参加了一系列活动,一直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与此同时,他还用笔进行战斗,写了许多富有革命性的童话,在学校的墙报上发表,吸引和教育了不少读者。后来集结起来,由陶行知先生介绍给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从此这些红色童话的革命影响更为扩大。1930年春夏之交,国民党反动派无理封闭晓庄学校,大肆搜捕屠杀革命青年,与叶刚同志同时遇难牺牲的达数十人之多,其中有叶刚烈士的同学、左翼戏剧家联盟的著名演员宗晖。最近,白韬同志在回忆叶刚烈士光辉事迹时,无限感慨地说道:“他为革命牺牲的时候不过二十三、四岁。事情虽隔了三十多年,但是身材不高,却粗眉大眼、英气勃勃的叶刚烈士的形象,至今一闭眼就仿佛在我面前一样。他不愧为人民的好儿女,革命的英雄。”让我们也同样永远缅怀与纪念着叶刚烈士吧!
如今,《红叶童话集》作为一项珍贵的革命儿童文学遗产被我们接受下来,不仅是进行童话创作引以借鉴的范例,也是探索中国儿童文学战斗传统与历史经验的难得资料。童话集中的某些篇目,至今仍不失其巨大的教育意义。例如《字样和白纸》就是一篇独具匠心的童话创作,其构思的巧妙、结构的严谨是十分可贵的。作品通过各种象征性“木版字样”的活动,揭示了阶级压迫与反抗的真谛,歌颂了人民大众的革命斗争,诅咒了统治阶级的腐朽灭亡。它的结尾这样写道:“现在桃林纸带着咒骂‘王’‘将’‘官’‘兵’的活动影片,要到全世界全人类的面上去宣传革命了。因此那残暴的‘王’‘将’‘官’‘兵’的字样就永远地在白纸上现丑,被人咒骂着一直要到世界上没有它们的影子的时候为止。”在三十年前小读者的心目中,由于现实的刺激与教育,这“王”“将”“官”“兵”之流意味着什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其它如《红叶》、《自由的蒲公英》和《两支奇怪的笛子》等篇,都通过幻想、夸张等特殊形式,积极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