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调济互换 精心选择 关中棉种基本备足 老赵庄公社干部到基层抓棉田增产关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3-26
第1版()
专栏:

调济互换 精心选择
关中棉种基本备足
老赵庄公社干部到基层抓棉田增产关键
新华社西安25日电 陕西省关中地区的棉农们精选棉籽,为棉田准备优质种子。这个地区的棉种经调济互换,今年需要的棉种已经基本备足,大荔、扶风、长安、三原等县精选出的棉种已达需要量的30%。
由于去年采拾棉花期间霪雨连绵,留有的棉种成色较差,品种也混杂,各地棉农针对这种情况,今年不管大田或丰产田,有条件的生产队全部进行了粒选。蒲城、武功等县还专门派出技术人员,到生产队做具体指导,帮助棉农提高选种技术。全国植棉能手、渭南县城关人民公社八里店生产队的张秋香,也亲自指导社员选种。另外,各地棉农还积极准备农药拌种,并结合整地进行土壤消毒,以减少虫害。
新华社济南25日电 山东临清市老赵庄公社今年植棉计划已经落实,社、队各级干部深入生产队领导社员整地保墒、选好种子、施好底肥,争取适时播种一次全苗。
目前,全社90%以上的干部,都在基层抓棉田增产关键问题。老赵庄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郝连文,在春节期间发现部分社员存有“今年墒情好,耙地晚不了”等麻痹思想,他就以去年赵洪庆生产队保墒好出苗全,亩产一百六十七斤籽棉和赵荣河生产队因保墒差缺苗,每亩只收了一百一十斤籽棉的事实,教育社员抓紧时机耙地保墒。同时他还和生产队长一起到地里察看墒情。全大队一千一百多亩棉田,到3月8日就普遍耙耱四遍。公社副社长孙士旺到沈庄大队总结了第九、十两个生产队去年因施肥方法不同、增产效果两样的经验,并帮助去年增产少的第九生产队改进施肥方法。他还亲自扶耧施肥,就地试验,然后又在全社范围内推广这种施肥方法。
在肥料使用上,一部分社员主张“一粮二菜三棉花”,甚至有人主张不给棉田施肥料。各级干部针对这种情况,除积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外,都认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社员进行教育,切实保证了棉田的肥料。据公社在四十五个生产队的调查,有十二个生产队每亩棉田施肥四千斤,有二十五个生产队每亩施肥三千斤以上,有八个生产队每亩施肥二千斤。到3月8日,这些生产队棉田所需肥料,已有38%运到田间,其中40%已经用耧把粪施到地里。
到3月10日,全社四万亩棉田已经普遍耙了三遍,粒选棉种四十多万斤,检修备好播种耧七千多盘,棉田所需肥料也普遍落实到地块,运肥、施肥的活动,正在加紧进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