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阅读
  • 0回复

湖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六年试验有成效 利用金小蜂防治棉花红铃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3-26
第1版()
专栏:

湖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六年试验有成效
利用金小蜂防治棉花红铃虫
金小蜂是越冬红铃虫的寄生天敌。每年三四月间,把人工繁殖的蜂群放入棉库中,把冬眠的红铃虫刺死。据当地试验结果,库内红铃虫被寄生率平均达到百分之九十左右,试放地区当年所植棉花受红铃虫危害程度显著降低。
新华社武汉25日电 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经过六年的研究和试验,已经摸索到了利用金小蜂防治棉花仓库越冬红铃虫的方法,并且基本上解决了繁殖培育金小蜂的许多技术问题。
棉花红铃虫是棉花蕾铃期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它们经常寄生在棉花的幼铃和花蕾里,食取花粉、花蕊,致使蕾铃脱落或使棉花变质。冬天,它们随棉花进入仓库,在库壁的隙缝里作茧化蛹越冬。到第二年棉花开花前,它又开始羽化,重新飞到田间危害棉花。而金小蜂正好是越冬红铃虫的寄生天敌,它对红铃虫的杀伤能力极强。
记者在这个研究所的植物保护研究系的实验室里,看到人工繁殖的金小蜂正在越冬红铃虫的茧上钻孔产卵。这种蜂躯体很小,经常泛出青绿色的金属光泽,背上还长有两片透明的小翅,能飞善爬。它们凭借锐敏的触角和矫健的双翅,简直能“无孔不入”地找寻寄主。它们在红铃虫茧上产卵之前,总是先将冬眠的红铃虫刺死,作为自己幼虫的食料。根据各地在棉库里放养金小蜂的试验结果,库内越冬红铃虫被寄生率平均达到90%左右,试放地区当年所植棉花受红铃虫危害的程度,普遍比不放蜂地区显著减低,一般降低70%到90%。
试验研究证明,金小蜂一般在摄氏八度到三十六度之间都能生长发育。在这个适温范围内,气温愈高,发育愈快。在湖北地区的自然气温下,每年可繁殖十二代,平均每代产卵五十粒左右。金小蜂11月初开始化蛹越冬。为了在冬季培育足够数量的蜂群,湖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还研究成功了用人工提高温度,加速繁殖培育金小蜂的方法。
这个研究所在各地总结了不少群众放养金小蜂的技术经验。从各地经验来看,金小蜂的放养繁殖技术并不复杂,在适温范围内(冬季气候低,可用人工增温),只需经常采集些红铃虫的茧蛹,使蜂群得到充裕的食料就可以促进大量繁殖。供作蜂窝的设备,用普通的玻璃瓶、大小试管、纸盒或纸袋等都可以。放蜂的时间,一般以在每年3、4月间为宜。因为这时红铃虫还在棉库里休眠,到红铃虫的蛹羽化以前,金小蜂还可以繁殖一两代。要是提早放蜂,自然气温尚不稳定,对金小蜂的生存不利;要是放蜂过迟,对金小蜂繁殖过少,也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放蜂时,将蜂群放入开口的盛[chéng]器或纸袋里,挂在墙头或物架上,蜂群就会自由飞出寻觅寄主。为防止金小蜂受到寄生虫、病菌和老鼠的侵袭,可以用少量的石炭酸、福尔马林等药物消毒盛器,或者用粗纱布严闭盛器。放蜂的数量,按棉库的大小和堆花的多少而定,在一般情况下,每立方米放蜂三十到五十头即可。如果种蜂较多,多放也是有益无害的。
金小蜂越夏的寄主种类也很多,经研究人员初步鉴定,其中有栗褐纹螟、玉米螟、桃蛀螟、小菜蛾、粉斑螟、金钢钻等。这些都是害虫,证明金小蜂还可以广泛利用来防治农作物的其他害虫。
目前,这个研究所对金小蜂的生活规律、越夏寄生以及繁育复壮良种等方面,正在继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试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