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著名大豆产地榆树县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探讨当地气象变化规律服务农业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3-26
第2版()
专栏:

著名大豆产地榆树县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探讨当地气象变化规律服务农业生产
新华社长春25日电 吉林省著名大豆产地榆树县的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科学技术协会,最近组织有关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对全县气象变化规律和农业生产的关系进行了探索。他们经过三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初步掌握了近三十年来当地气象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气象因素同当地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关系,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参加这一工作的气象、农林、水利等方面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搜集、整理了县里有关部门提供的1931年到1960年的气象资料和农作物产量统计资料,经过分析、比较、综合,发现日照、气温等气象因素在本地区年际变化不大,基本上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而降雨量的年际变化却相差很大,特别是夏秋两季,常因连雨或暴雨而发生内涝和洪水,成了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原因。三十年中的七个歉收年,有五个就是因连雨内涝造成的,而十个丰收年却没有发生这种现象。这也证实了群众“怕涝不怕旱”的说法是有根据的。当地土质多为黑色腐质土,保水力强,不易蒸发,历年很少因干旱而歉收,例如1956年因连雨不晴发生涝灾,遭致农业歉收,而1958年虽久晴不雨,出现严重旱象,却没有影响收成。
他们还从气象资料中总结出全县春季降雨量少,温度变化较大,常受西南季风侵袭,夏季较为炎热,雨量高度集中,约占年降雨量63%;秋季易受冷空气侵袭而出现早霜等,以及这些气象特点对当地大豆、谷子、高粱等主要作物的影响。如春季是作物播种期,播种适时与否直接影响作物产量,但每年4、5两月都有十五次左右六级以上大风,往往种子播后被大风刮走,造成损失。夏秋两季是雨量集中的季节,也是作物生长、成熟时期,当地土质保水力强,一遇连雨,往往造成内涝灾害,或因连雨而不能铲趟,致使野草蔓生,妨碍作物生长。夏季多雨对不同作物又有不同影响:7月正是大豆开花结荚的时候,需要充足的水分,正像当地群众说的:“大豆开花,垅沟摸虾”(雨水多一点为好)。据五棵树公社调查材料证明,去年7月20日左右,由于缺少一场透雨,严重影响了大豆收成。恰好相反,高粱、谷子扬花时就不需要很多雨水,当地农谚说:“高粱开花地裂纹,庄稼汉准备粮食囤”。因此,7、8月份雨量适时与多少,对一年收成关系很大。
榆树县各有关部门为争取今后农业增产,正根据科学技术工作者提供的资料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例如为了防止夏季连雨造成内涝灾害,水利部门已开始有重点地在黑林子、保寿、红星、育民、十四户等五个较大涝区修建治涝水利工程,并在其他易涝区挖排水沟、修建和维修小型水库。在农作物种籽方面,县种籽站和良种繁育场在几年前就已根据当地“怕涝不怕旱”的特点,先后引进和繁育一些新品种,如大豆的“铁荚子”、“集体5号”等。经过多年试验、观察,并分别在一些生产队重点种植,证明这些良种适应当地气候、土质条件,具有早熟、高产、抗涝等特点,准备有计划地推广。县气象部门也提出了加强资料情报工作,尽可能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等措施。他们还提出怎样避开播种期风害的建议。如他们根据农民经验和气象站观察,发现每年春季大风发生时都有一定“风道”,“风道”上风力很大,而周围风力则较弱。这样,播种时可以在“风道”以外地方先播,“风道”地区后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