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耿长锁是怎样做领导工作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3-27
第2版()
专栏:

耿长锁是怎样做领导工作的
中共河北安平县五公公社委员会书记 黄玉成
在我们公社,五公大队是生产发展最快的一个大队。原来这是个“大风刮,流沙跑,旱地多,土质薄”的低产队;现在90%耕地有水浇了,80%能够机耕。从1957年起,粮食、棉花每年增产,四年来仅卖给国家的棉花就有四十二万斤。
这个大队是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耿长锁同志直接领导的。
虚心听取各种意见
不论办什么事,耿长锁都和干部虚心商量,从不自己草草作出决定。他对我讲过这样一件事:1961年初冬,他打算组织各队把二百亩高低不平的地平整好,来春好浇地。召开管委会之前,他就把这个想法和支部书记张端念叨。张端说:“这事你看着好,就组织人去干吧。”他觉得不听听大伙的意见不妥当。就决定在管委会上提出这件事,请大家拿主意。副队长乔利广说:“这二百亩地有红土也有白土,天冷了,红土冻实了,要平好太费工;不如今年冬前,先平北头那一百亩白土地,明年开春再平南头那一百亩红土地。”管副业的副队长徐满堂也说:“咱队正在开展副业活动,给明年生产筹备资金,要是拿主要力量平地,就得抽搞副业的劳动力,就会影响收入。我赞成先平白土地,不抽搞副业的劳力,这样就可以两全其美。”大伙觉得这个办法好。结果做到冬前把白土地平完,今年一开春又把红土地也平了,副业没有受影响。耿长锁说:“要不是靠大伙的主意,我怎么也看不了这样周全。”
他不光认真听取大队干部的意见,而且越是下层干部的意见,他越注意听。对生产队或作业组的工作,他总是尊重队长和作业组长们的意见。他说:“事情由哪一层办,哪一层的意见就越宝贵,听听下层干部的意见,就能少走弯路,没一点坏处。”1960年种春薯时,天旱地干,种上以后保活是个大问题。他找二队队长李瑞申商量,李瑞申说:“今年俺们队种甘薯推行了‘三包’(包工、包质量、包地块),保证活没问题。”他又找作业组长李文学去商量。李文学说:“按俺们队先插秧后浇水的规定,甘薯成活率只能到70%;俺们组试验着先浇水,后插秧,再浇一次水,成活率达到90%以上,增加了工序,队上得添工。”别的作业组长也有这个意见。耿长锁把这些意见告诉各队的干部,又建议大队帮助各队改进种甘薯的包工办法。这一年,土地虽然特别干,但春薯秧成活率超过任何一年。
在周围一些大队干部们的眼里,耿长锁的工作方法又多又好。有人说:“老耿干工作时间长,经验多。”也有的说:“上级帮助的具体。”这些看法都对。可是,耿长锁的工作方法所以又多又好,大家认为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他能在社员当中找办法,一是虚心向外地学经验。这些年来,他一直坚持和社员们一样干活。老社员张近仁等人是最好的见证。他们说:“别看俺们老耿六十二岁了,除了生病、到外村开会,他总是和大伙一块干。”为这事公社党委也考虑过:耿长锁同志上年纪了,身体又不太壮实,工作很繁重,劝他少参加些劳动。可是他说:“我干活多少是次要的,离开了劳动我就离开了群众,万万不能那么办。”因为耿长锁同志天天和社员一起干,社员们了解他,不论大小事,有什么心思也愿意和他念叨。这样一来,五公大队的工作,就不再是他们几个大队、生产队干部挑担子了,而是五公大队两千多人一起挑担子。
耿长锁同志还有个长处,不管是顺耳的还是不顺耳的话,都认真听。他从许多不顺耳的意见中,得到很多重大的启示。去年春天,队上准备再开两条渠,扩大浇地面积时,倔[juè]脾气的老社员耿文瑞对耿长锁说:“还开渠干啥,再开就把地全浇碱了。”这句话说得硬,很不受听,可一下子提醒了耿长锁。他想:开渠虽然不一定会形成碱地,可也有一面理:有了水,灌溉不合理,就容易碱地。他就和干部们商量,从积极的方面接受这个意见,一边开渠,一边改善灌溉条件。这样就避免了土地返碱。
处事慎重 实事求是
和耿长锁在一起工作的干部都说:老耿领导生产走得稳,从不冒失。这话千真万确。他办事有个主心骨:没有把握的事,一定先试试,试准了才动手去干。1959年春天,大队技术员周元九根据本地土质情况提出:棉花和甘薯间作可以发挥地力,能增产。有的干部主张立即推广这个增产措施。耿长锁觉得这件事还没把握,就和大家研究,坚持先试验后推广。这一年试种了一亩,秋后单作的棉花摘了籽棉一百七十多斤,间作的摘了籽棉一百八十多斤,还刨了二千多斤甘薯。社员们看到这个措施确实能增产,要求1960年普遍推广。耿长锁想:1959年风调雨顺,棉花行宽,甘薯棵数少,如果按一般棉田种植还能不能多增产呢?为了搞清这个问题,他建议管委会再试验一年。结果1960年又试种了一亩,间作的棉花比单作仍不少摘,每亩还刨了二千三百斤甘薯。两次试验成功后,全大队才大面积推广了这一增产经验。这是一件很能说明问题的事,耿长锁就是这样对人民高度负责的。
平时,他做任何工作,都是想了又想,每拿一个主意,都是再三考虑。对上级布置的工作,他也总是用心想来想去,考虑如何积极执行,不合乎本大队实际情况时,就老老实实地向上级反映。今年公社根据大部分队送肥任务重的情况,提出当前春耕生产的中心工作要集中力量送肥。可是五公大队去冬就把肥送得差不多了。耿长锁就把情况反映给公社,并说明五公大队的工作中心应当是精细平整土地。这样就使公社的领导更符合各队的实际了。
有一说一 有二说二
不务虚名,注重实效,是耿长锁同志工作作风的一个鲜明特点。他对上有一就说一,有二就说二。1960年7月,全社各大队开展除草灭荒竞赛,有的大队为了“争先进”,还没有完成任务就向公社汇报荒草除完了。耿长锁却不是那样,他把五公大队还有一百多亩地没锄完的情况,实实在在地汇报给公社。
也许有人说,耿长锁这样做是因为五公大队离公社近,假报容易被查觉。真是这样吗?不,耿长锁同志不仅如实向上级反映情况,也教育群众实事求是。去年冬天公社发动各队积肥时,有人主张把积肥原料堆起来就说完成了任务。耿长锁说:“积肥要积极干,可不能只追求数量、不重视质量,欺骗上级,最后还是害自己。”大家觉得耿长锁说得对,采取了层土层肥层水“高温堆肥”的办法。这一年冬天积的九千多车肥,圈圈又黑又臭,质量很好。耿长锁所以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对群众负责和对上级负责。他常和干部、社员们说:“咱们争的应当是多给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这是最大光荣。除了这一条,什么也不应当争。”
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这些年来,五公大队始终是我们全公社坚持按国家计划办事的榜样。耿长锁识大体顾大局,把服从国家计划看成是自己应尽的责任。1960年春雨雪少,播种棉花时地干墒不好,有四十多亩棉花没出全苗。当时有的干部建议改种成粮食作物。耿长锁说:“国家的植棉计划是根据全国需要安排的,一个队少种四十亩,虽然数量有限,大家都这么办,国家计划就没保证了,我们不能这么办。”当时快到小满了,他仍然耐心地说服大家把缺苗补齐。苗子出得晚,他和支部书记张端等分头深入到队,帮助社员对晚苗多追肥,勤浇水,促使晚棉苗很快追上早苗,这几十亩晚播棉花,秋收同样超了产。
耿长锁这种胸怀全局的思想,深深地感动了干部,教育了社员。五公大队每年的粮食产量总是报得实实在在,年年带头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向国家交售最好的粮食和棉花。1961年他们按计划完成了征购任务后,听说国家号召各地多卖余粮,支援灾区、支援城市,耿长锁和社员们商量后,又主动提出再卖给国家四万斤余粮。
(原载《河北日报》,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