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阅读
  • 0回复

永新县手工业单位广泛听取社员意见 根据不同需要生产合用农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3-27
第2版()
专栏:

永新县手工业单位广泛听取社员意见
根据不同需要生产合用农具
新华社南昌25日电 江西省永新县手工业工厂和生产合作社依据不同地区的需要为农民生产称心合用的小农具,很受农民欢迎。
永新县一些手工业工厂和生产合作社,生产的小农具坚实耐用,但是有些农具仍然不受农民欢迎。例如县铁器厂生产的锄、锹、四齿耙等小农具,不仅坚实耐用,而且价格也较便宜。但当地许多农民宁愿跑到远离十多里的埠前公社铁器生产合作社去买。问题在哪里呢?厂领导人分别到附近农村作了调查。他们发现,以种植水稻为主的牛狮、星光等生产大队的群众对农具的意见不多,但以种植蔬菜为主的秀水、北门等生产大队的农民,却批评铁器厂生产的农具虽然价廉货也真,就是不称心。他们锄菜地,需要轻重宽窄不同规格的锄头,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质量,但工厂多是生产水田用的宽口锄。种蔬菜的喜欢用耙齿较直的四齿耙,但厂里生产的四齿耙斜齿的较多。这个厂的领导干部通过调查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发动职工改进了锄头、锹、铲等小农具的规格,并新增加了宽窄、长短、轻重不同的十多个品种。现在不仅当地农民不再舍近求远去买农具,许多外地农民还成了这个厂的新主顾。
全县许多手工业厂、社的职工吸取他们的经验,在制定生产计划以前,派人到各类地区,从品种、式样到规格,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门市部还设置“订货意见簿”,顾客可以事先提出所需要农具的式样、规格、轻重等等要求。农民买去的农具遇有不合意的地方还可以随时要出售单位加工。
这个县自然条件和种植习惯差异较大,为使农具的制造更加适合当地的需要,永新县各手工业厂、社还派出一千三百五十多名铁、木、篾工人到各类地区,就地给农民修造农具。各厂、社特别注意把工人派到人熟、地熟、习惯熟的地方去。如里田、文庄铁器生产合作社到山区的工人,深知山区生产特点,他们把锹打得重一些,钢火也好,铲起田坎草来非常顺手。到平原区的工人,打的锹一把只有两斤多重,锋利轻巧,深受群众欢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