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森林采伐与更新的关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3-27
第5版()
专栏:

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森林采伐与更新的关系
其林
近几年来,林业科学界围绕森林采伐和更新的关系问题展开了讨论。修国翰、陈伯贤同志于1960年10月19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正确处理森林采伐与更新的关系问题》的文章。它阐明了森林采伐和更新的对立统一关系,指出对采伐和更新问题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些论点都是正确的。但在谈到森林采伐与更新的几个具体问题时,我认为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林业科学界争论的焦点
这篇文章指出,森林采伐后恢复森林的途径有二:一为天然更新,一为人工更新。我国主要应采用哪一种更新方式,一直是林业科学界争论的焦点。我认为,对森林采伐和更新的关系问题的争论的焦点,并非采用何种更新方式,而是采用何种采伐方式。从森林的自然发展规律来看,森林采伐与更新的关系是采伐起主导作用,什么样的采伐方式带来什么样的更新后果。科学的合理的采伐方式,它的后果是森林能够很快的恢复,使青山长在,达到森林永续利用的目的;相反,不科学的不合理的采伐方式,它的后果是森林遭到破坏,新林不能很快长成起来,就会招来自然灾害。谈到恢复森林的途径,除了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以外,还有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这是今后很有前途的一种更新方式)。不管采用哪一种更新方式,目的都是为了使森林得到恢复和发展。
究竟采用哪一种更新方式好?以哪一种更新方式为主?这要根据时间、条件、地点而定。若不问时间、条件、地点,不分地区和树种地一概而论,主张到处都以人工更新为主,这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事实上,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都各有积极意义。在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的原始林区,能用天然更新的办法恢复森林的地方,就要充分发挥自然力;反之,在交通、劳动力等条件好的地区,营造人工林可加速林木生长,提高木材产量,扩大森林面积,就要采用人工更新。不管采用哪一种更新方式,只要能够很快使森林恢复起来,就达到了目的。因此说,争论的问题的实质是采伐方式。以东北小兴安岭的红松林为例,若采用大面积皆伐的方式,把森林一齐砍光,就谈不上什么天然更新,而必须采取人工造林的方法恢复森林。可见,采伐方式是起主导作用的。
一提到什么样的采伐方式,就联想到什么样的更新方式。皆伐就要用人工更新。这篇文章,举出辽宁草河口各种条件优越的红松人工林生长迅速的例子。当然,人工更新应为今后主要的方向。但由于我国的森林资源不大丰富,原始森林大部分又分布在偏远山区,目前每年采伐林木的数量大,不可能完全用人工栽树。人工更新虽然有许多优越性,但还要看时间、条件、地点是否能够全部推行。
这几年来,我国的林学家、植物学家以不同的学术见解来讨论森林采伐与更新的方式问题,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有利的。但是,我们不能把天然更新与人工更新的争论,过早地下结论说是“林业科学战线上两条道路、两种观点和两种方法的斗争”。把主张天然更新的人说成是“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说成是“自然主义”,这种说法是不妥当的。
要不要乡土树种
修国翰、陈伯贤同志的文中指出,东北小兴安岭的“红松等珍贵树种固然有其优点,但最大的缺点是生长缓慢,即使用人工更新的方法,红松的成熟至少也比其他速生树种多费二三倍的时间”。同时,又指出“各种人造纤维板、压缩木的出现,为速生树种的利用开辟了广阔的途径。速生树种的木材经过人工处理后,它的木材物理性能又远远超过珍贵的树种”。据此引出结论,造林不必强调乡土树种,应以其他速生树种代替生长缓慢的红松等珍贵树种。但作者在文章中并未具体说明,究竟用哪些速生树种。
红松是东北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的乡土树种,也是该地区的优势树种。它的生命力强,寿长达四百多年,一般树干粗一尺左右,粗大者可达五尺以上,两三个人抱不拢。红松的材质优良,抗蚀耐朽,抗压耐磨,可以作各种大型建筑用材、电杆、枕木等,为用材部门评为上等木材的树种。红松又是良好的木本油料树种,成年母树每株可以结球果百多个,种子的营养丰富,含油量高达70%。红松天然林生长是缓慢的,但同时我们还要研究红松为什么生长慢,有没有什么方法促进它速生?
原始林区的红松林,在解放前是无人抚育管理的,只有掠夺和破坏;红松幼树又处于遮荫和被压状态,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和足够的营养面积,所以生长十分缓慢。小兴安岭的二十五年生的红松树高仅二米半,直径三厘米。但同时是在原始林里,红松处于不被压状态下,则幼树生长速度显著加快,二十五年生的红松伐根直径达十三点四厘米,超过被压状态红松的三倍。再如,辽宁草河口的红松人工林,二十五年生时平均直径为十六点八厘米,树高为十一点六米,每公顷蓄积量为一百五十二点一立方米。由于红松得到了适当的营养面积和光照条件,生长速度可以提高六至七倍。如果我们再进一步采用森林选种和速生丰产措施,红松的生长速度还可能快些。可见,小兴安岭的森林的更新,经过人对自然的积极干预(是指符合自然规律的干预),下一代的红松林的生长速度,必将远远地超过原始状态的红松林。若认为红松现在生长缓慢,就舍弃它,这就不对了。
东北小兴安岭的森林更新,若放弃红松这种乡土树种,而代之以杨、桦树等速生树种,这要先了解杨、桦等树在什么地方生长快。一般说,它们是生长在土层厚、土壤肥沃、湿润的地方,在河岸两旁,杨树生长得快。若把它们栽到土层瘠薄,土壤干燥的山坡上,就会变速生为慢生。1955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往山顶上栽杨树,结果就是如此。但是,我们再看分布在小兴安岭向阳干燥的山南坡上的红松林,坡度是二十五度至三十度以上的薄层棕色土或壤质骨胳土上的红松林,地位级虽然很低,它每公顷的蓄积量仍达四百多立方米。若把杨、桦、椴等树种栽到这样的地方,能不能得到木材四百立方米,还是值得研究的。造林更新,采用乡土树种,这是贯彻“适地适树”原则的具体体现。当然,我们也绝不反对引进良种,但一定要经过小面积的试验,根据各方面的条件,才能在大面积上逐步推广,决不能凭主观愿望办事。
珍贵树种和速生树种的物理性能不同,各有所用。人造纤维板和压缩木是不能代替红松作为大型建筑用材和电杆、枕木之用的。国民经济用材是多种多样的,既然有材质佳良的红松(生长慢可以促进其速生)又适于当地生长,为什么偏要去造速生林来代替红松呢?目前我国纤维板和压缩木工业还是初创,生产远不能满足需要。纤维板在废材利用方面有其积极意义,压缩木仅应用于机械制造工业,如用造速生林来代替红松等珍贵树种是不现实的。
森林的采伐与更新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用材供应和森林扩大再生产,对森林各种有益性能的充分发挥都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慎重地对待,要鼓励持有不同意见的人,展开学术争论,进行不同采伐方式和更新方式的试验研究,在实践中求真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