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苏联关于折旧费的使用和管理的一些情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3-27
第5版()
专栏:经济资料介绍

苏联关于折旧费的使用和管理的一些情况
陶男
一、苏联的折旧费在基本建设投资中的比重
苏联在卫国战争以前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每年折旧费总额平均为八亿卢布,1957年达到六十三亿四千万卢布,1959年则在八十亿卢布以上(以上都是按新卢布计算的),折旧费在全部国民经济投资中约占15%—17%。
苏联1946年—1955年,折旧费在工业、运输、邮电三个部门基本建设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如下(按不变价格计算):
1946年——10.8%
1947年——10.7%
1948年——9.5%
1949年——7.1%
1950年——6.0%
1951年——7.8%
1952年——9.6%
1953年——12.49%
1954年——13.53%
1955年——16.53%
1955年,苏联国民经济各部门折旧费在基本建设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如下:
冶金、化学建筑部门 19.8%
机床制造业 22.6%
煤炭工业 10.0%
石油工业 27.9%
运输建设 13.4%
汽车运输 42.9%
内河运输 8.0%
轻工业 15.8%
食品工业 21.9%
俄罗斯联邦国营农场 6.4%
二、苏联的折旧提成率和大修理费提成率
苏联在1938年以前,工业折旧费中没有专门划出修理费。1938年1月8日苏联人民委员会作了《关于折旧费的利用和改进企业修理工作的决议》(见1938年1月9日《真理报》),规定了各工业部的平均折旧率,并且规定从折旧费中划出一定数量的修理费。那时的折旧费为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5.5%—6%,大修理费为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2.2%—3.6%,或占折旧费的40%到65%。折旧率最低的是机器制造业,最高的是轻工业。战后,折旧率改变的情形如下:
部门折旧率大修理费提成率 大修理费在全部折
旧费中的百分比
冶金业  4.8 黑色冶金为2 342%—63%
有色冶金为
采煤 4.2 2.6  62%
石油 6.5 2.2  34%
化学 4.5 2.4 53%
轻工业  65  4.3  66%
食品工业  6.3  3.7 59%
苏联有关部门对现有折旧率作了分析,认为现行折旧率是按照固定资产平均使用年限三十七年规定出来的,这样的折旧期是过长的,折旧率太低。目前有许多工业部门用于基本建设的折旧基金大大低于已退废的固定资产价值。如1959年因固定资产退废而受到的损失就有十四亿八千万卢布。目前苏联正在制订新的折旧率,1963年1月1日起将实行固定资产的新的统一的折旧率。
三、苏联折旧费的使用
苏联折旧费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作大修理费,这笔费用归企业支配,存入国家银行的专设账户中,只准作大修理用。另一部分折旧费,叫作折旧基金,用来更新固定资产。这笔费用由企业上缴给苏联建设银行集中使用,用作基本建设投资。
1938年以前,折旧费没有划分为这两部分,大修理费在折旧费中所占的比重受基本建设投资比重的排挤,不能保证企业的修理工作,如1932年大修理费只占折旧费的33%,1936年则更少,占27%。因此,设备不能及时修理而提前退废,有的则从一部分机器上拆下零件来修理另一部分同样的机器。
说明:苏联固定资产的修理分为三种:
1、恢复性修理。指固定资产因自然灾害(如水灾、火灾、地震等)和长期废弃而作的修理,其费用来源为国家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通过投资计划拨付。
2、小修。指不需要使生产过程长期中断的修理。其费用由流动资金开支,摊入当年产品成本中。
3、大修理。指全部拆卸机器零件、更换重要大部件,全部或部分翻修厂房地基等修理。其费用由折旧费中的大修理费开支。
此外,有些部门规定了一种中修,如果中修时间超过一年,中修费由大修理费开支,中修时间不到一年,其费用与小修费来源相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