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假凤虚凰”的真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3-27
第6版()
专栏:

“假凤虚凰”的真情
1961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的新华社消息《王丹凤当“理发师”》,提到“解放前,中国曾出现过一部丑化和侮辱理发师的电影《假凤虚凰》,激起了当时理发师们正当的愤慨和抗议。”根据我们所知,这与实际情况不符。
《假凤虚凰》是1947年在上海摄制的一部比较优秀的讽刺喜剧影片,故事是写旧社会一个青年寡妇,为生活所迫,冒称有钱的华侨小姐,登报征婚。某青年理发师,受了一个投机资本家的欺骗和委托,冒称这家企业公司的大经理,也去应征求婚。见面后双方装腔作势,闹了不少笑话,弄得精疲力尽。不久总算订了婚约。可是就在要举行婚礼的当天早晨,彼此发现了对方的真实身份,都感到受了欺骗。最后,他们终于觉悟了,觉得这种互相欺骗的生活是可耻的、痛苦的,就又言归于好。“小姐”并把那个搬了一大口袋钞票上门求婚的老财主轰了出去,和青年理发师一起去参加工作。那个想利用别人去捞一大笔钱财的投机资本家自然也失败了。
影片虽然用喜剧手法批评了当时个别沾染上了资产阶级习俗的理发师,但是它所讽刺和抨击的对象,无疑是当时流行的某些资产阶级生活习俗、以及那些想利用别人弱点进行投机活动的资本家和企图用金钱收买女性的老财主之流,而不是理发师。影片最后描写了那个青年理发师和青年寡妇的觉悟,并让青年寡妇也参加了理发馆的工作,愉快的自食其力地生活,就是影片没有丑化和侮辱理发师的最好证明。当时电影界和戏剧界的进步舆论也都公正地指出了这点,并对这部影片作出了正确的估价。
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
电影史研究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