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中国,我们的弟兄”——一位访问中国的索马里朋友的述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3-28
第4版()
专栏:

“中国,我们的弟兄”
——一位访问中国的索马里朋友的述怀
新华社记者 汪波清
门开了,一位头戴穆斯林小帽、蓄着短须的非洲朋友请了进来。这时候,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迎了上去,同他热烈握手。他们初次见面,郭沫若就招呼说:“欢迎,欢迎,我们是相交五百多年的老朋友了……”这位朋友,就是前来我国考察文字改革工作的索马里共和国语言委员会主任穆萨·加拉尔。
在这次充满友谊的会见中,郭沫若和在座的两位中国学者告诉穆萨·加拉尔,远在1421年,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肩负出洋探索通商道路和寻找友谊的使命,曾经率领船队,横渡印度洋,到过现今索马里共和国的首都摩加迪沙。中国人从这次航海的记载中认识了索马里人,算起来,到今年正好有五百四十年。
穆萨·加拉尔喜中带惊,他问:“这确是真的吗?”当得到再次肯定的答复以后,他感慨地说,在索马里,人们代代口传着这件事,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记载,因此不敢相信,他表示这次回去以后一定要作报告,让索马里人明确他们的祖先和中国人在多少年以前就有了交往,结成朋友。
五百多年以后的今天,中索两国已经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两国人民的传统友好关系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来自“非洲之角”的朋友对此有什么感想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在3月20日到旅馆访问了穆萨·加拉尔。见面以后没等我们提问,他便说:“自从来到中国以后,我简直无法压抑自己的感情,几乎每天都生活在激动之中。”谈到索中两国人民的友情的时候,他站起来,把摆在我们中间的一个茶几搬向墙角,更凑近一点说:“索马里人民虽然遭受帝国主义压迫几十年,但是他们对敌斗争却十分坚决,正因为如此,对于所有同帝国主义进行过坚决斗争的人民都十分友好。只要提到比如英国、美国、法国和意大利,我们就会想起帝国主义,想起敌人;而每当谈到中国的时候,我们就会自然地想起朋友。”
穆萨·加拉尔满怀深情地指着他刚刚为我们画的索马里地图说:“我要告诉你们,生活在这里的索马里人民一直怀有真诚的感情,把中国人民看做是弟兄。”他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早年的时候,一些中国人在英国资本家的船上做苦工,有一次,因为英国船长用枪胁迫工人,遇到了中国船工的反抗。他们在中途的一个地方上了法院,法官竟然作出不利中国船工的判决,可是中国船工用“强暴者不受罚,手无寸铁者要坐牢”的话质问法官,坚持斗争,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那时船工中有不少索马里人,以后就把这件事传到索马里。穆萨·加拉尔说,从那个时候起,遭到帝国主义压迫的索马里人遇有不平事,起而反抗的时候,常常就会想起中国船工的智慧和勇敢精神,就会用“强暴者不受罚,手无寸铁者要坐牢”这句话来激励自己。他说,我们两国人民在感情上长久以来是这样地接近。
“再谈谈眼前两件使我深受感动的事情吧!”那是他来到北京以后不久,穆萨·加拉尔看望了在北京学习的十六名索马里留学生。见面以后,他问他们在中国有什么感觉,留学生们说了许多关于中国朋友对待他们的好处,说过得很愉快。再当穆萨·加拉尔得知自己的子弟学业进步,现在都能够说不少中国话、写中国字的时候,这位曾经担任过教师的朋友,当时真是喜出望外,而又百感交集。就在这个期间,他又听到中国政府为了支援去年因雨受灾的索马里人民,继不久前捐赠了十五万元外,最近又把价值相当于十五万元的中国药品,运到了索马里。穆萨·加拉尔叙述了这两件事情以后说:“我曾经这样想,中国经过了许多年艰苦的斗争,站起来还不久;我们有困难,它就尽力帮助我们,这说明什么呢?这正是中国人民对我们十分友好的表现。”
谈到他前来中国考察文字改革工作时,穆萨·加拉尔紧蹙双眉,带着沉痛难忍的表情告诉我们,索马里人口90%以上主要经营畜牧业,他们世世代代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传统的民族文字。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强占和瓜分了索马里的英、意、法帝国主义,只知贪婪掠夺索马里的富源,而根本不愿意让索马里有民族文字。在苦难的年月里,人口绝大部分是文盲,读书的很少,能够读书的孩子们,也是去学英国和意大利语文,学外国的历史和地理……他说,在摩加迪沙有位诗人,和他家住的不远,诗人的创作很有名,人们称他是有智慧的人。诗人不久前去世了,可是他的智慧和创作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记载下来,留给后代继承。他说这使人痛心,但是在索马里和非洲其它地方,这种悲惨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这位索马里共和国语言委员会主任还介绍说,1960年7月,索马里共和国宣布成立,在着手发展民族的经济和文化的时候,就成立了语言委员会,负责研究创制文字。这是一件相当艰巨的工作,根据索马里语言的特点,采用什么方法创制的文字为最好,现在还有不同认识,至今未成定案。穆萨·加拉尔说:“该怎么办呢?就在这个时候,我们想到了中国。现在我终于来到了,并且受到了中国朋友这么诚恳的接待。”在北京期间,穆萨·加拉尔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负责人和各方面的专家进行了多次座谈,探讨了许多有关的问题。我们看到在他住的旅馆房间,放着打字机和关于中国文字改革的书籍和材料,他并且作了很多笔记。他高兴地说:“这方面,中国同我们也有许多相近的地方,中国的经验对我们将有很大的意义。”
访问从下午一直进行到傍晚,当我们致谢告辞的时候,穆萨·加拉尔还是情意不尽,他握住我们的手说:“我最后还要说,我这次亲眼认识了中国。中国,我们的弟兄。中国,万岁!”
(附图片)
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一角       新华社记者 杨翊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