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塞外风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3-28
第6版()
专栏:

塞外风物
子傥
火车奔驰在积雪的原野,左边是不尽平川,右边是绵绵山岭。为什么没有苍郁的绿叶来遮住浓云的低空?为什么没有更丰富的色彩点缀这黄白相间的土地?
在我无意间流露这种情绪后,对面沉默寡言的青年搓着手,眼睛盯着我,终于讲了话,声音里带着明显的克制:“这里的山野、帐篷、篝火可另有味道的!”那语调流露着不满。想不到我对于窗外景色的随便议论,会惹来这场小小的风雨。看到我手足无措的样子,他大概也觉得自己有些过分吧,笑着说:“是第一次到内蒙古?”我点了点头。
在絮絮轻谈中,他给我讲述这里崇山的构造和特点,说明片麻岩、石英岩组成的山岭,狂风暴雨削不矮。他讲着平原的稼穑[sè],山坡的绿草,雨后的白云,特别是地底的矿藏。当我们凭窗远眺,赞叹为落日辉映的红色雪峰时,感情便一同消融在这片红光里。
这个年青人的家在湖南湘潭。湘江的水流在他脑海里不可谓不清澈吧?凭他在家乡度过的二十个春夏秋冬,景物风习在他心中留下的烙印,怎能如此容易消亡?然而,他爱上了塞外的山川原野。他和内蒙古的第一批勘探队员一起,奔走在埋没千万年的荒山上。当初,迎着早晨凛冽的寒气,他记起座落在群山间的小屋前的迷雾;大青山四月的狂风,惹起他对稻田里绿山倒影的回味。他曾经在驱车北向时,觉得心里原来对内蒙古的描绘破灭了。当然,对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使他把这种想法仅仅留在心头。此后他的汗撒在山头;笑声,消失在山谷。从来没人走过的山巅峻岭有他的足迹,他的小锤子检验过多少岩石。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和他整个的理想、忧虑和喜悦联系在一起,使他把寒冷干风、焦灼炎热置之度外。他甚至觉得,他,只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常常地对每个山头,对山下的平川,有过多少美丽的设想。他不再用故乡的景色来贬低这里的山水,相反地,他倒是不能想像:怎能不爱这个地方!
这是我所认识的第一个内蒙古人,是他,也是许多同他一样的人,使我这个从外地来的人感到为热气所包围。我见到许多从内地来参加内蒙古建设的朋友,一见面他们总是迫不及待地向我介绍这里的一切,特别是从大兴安岭到河套平原的风光。也许是因为他们也曾经误解过的缘故吧。他们总想表白全部的印象和感想,虽然他们很多人来自江南,却并不认为山明水秀是衡量风光唯一的标准。
到了包头,晚上,久别重逢的几个朋友欢聚在小屋里,房间里充满着和谐幸福的气氛。于是旧事重提,慢慢的,也是必然的又谈到内蒙古的风物。房间的主人是位记者,走过内蒙古的许多地方。她在呼伦贝尔草原,同牧民一起住在蒙古包里,在严寒的日子出去放牧。她爱蒙族同志爽朗粗犷[guǎng]的性格,爱同他们一起,策马驰向天边。
我觉出她的声音里有一种自然的热情,使你不由自主跟着她的神思驰骋[chěng]。听草原四季的变化吧!夏天日出,阳光在云彩、在水沼、在绿草花朵的水珠上闪着光。讲到夏夜,热气褪尽,月色如洗,原野在轻松地呼吸。她说:“在宁静中,仿佛有一种声音,在轻轻地唱着和谐的歌曲,使你能想起许多许多事情,想到未来,感到生活是这样广阔,心中充满力量和勇气……”就是讲到盖地的风雪,草原上变幻无常的气候,也没有厌恶[wù]、畏惧的情绪,声音里仍然饱含着感情。我知道,她亲眼看到牧民们生活的变迁,同他们一同建设新的生活。只有耕耘于此,放牧于此,建设于此的人,才能爱它的整体,也不怕它有缺点,因为,他们正是为了让自己热爱的地方变得更美好!
从她的介绍里,我觉得非上包钢不可啦,决定看看这个草原上有名的新钢铁基地!在一天里,我们不停地奔跑,总想把新鲜的一切全都看看。我们三次在高炉前,看铁水怎样经过出铁槽流进铁水包,看铁水的色彩,怎样使透过天窗的阳光为之减色,看推焦时的堵口“红墙”,冷却塔冒出的白云浓雾……
工人告诉我,几年前,这里不过是个荒滩,生活在前进,大自然的风光景色,也在增添着新的内容,新的色彩、新的音响。描绘草原的晨雾夕阳、白雪星光的色调,哪能来描绘铁水钢花?狂风呼啸,驼铃叮叮的声音怎能和机器喧响相比?而创造着这一切的人们,不正是在劳动中,在生活中,丰富着自己的感受,开阔了自己的心胸,增强着对生活的热爱和理想么?
在平炉车间,我们见到了蒙古族第一代的炼钢工人,这是个三十岁的人。他是包钢炼第一炉钢的炉长。他眯?着眼,仿佛是迎着强烈的阳光在看很远很远的地方。小时候,他在哲里木盟,衣不蔽体地给地主放羊。解放后,他参加了骑兵部队,五年前和战友们来到大青山下。怪不得眉宇这么轩昂,是挥刀掠过草原的气魄;但他很腼腆,笑起来很温和。
是的,当谈到炼钢时,你才能看到他全部的思想和感情。那时候,没有了眼睛的凝视,没有了威武的眉宇,也没有了腼腆,他笑得多么开朗。我问:“你不回草原看看么?”
“工作离不开我,我就爱干炉前活。我干活喜欢热闹紧张。”这时,他变得活跃起来了:“你看到我们平炉里的钢水吗?就像海浪一样翻滚……”我知道他没见过海,他是从钢水想到海——这是灼热的波涛啊!恐怕当他看到真正的海时,他又会寻求更恰当的比喻来形容这沸腾的钢水的。
离开工厂,已是傍晚,一种热爱生活、工作和风土的感情使我不能平静。街灯亮了,远方景色慢慢消溶在夜色中。厂房高炉上空,不知是晚霞还是火光,染红了天边。大街两旁是一眼望不尽的红色楼房,窗口里溢出温暖的灯光。我知道,每个窗口后面,都有着赤诚的心在跳动,有多少把全部热情献给这里的建设,献给这里辉煌未来的内蒙古人!想到这里,远山近树,烟雾工厂,都变得如此美好,如此亲切了。      *傥[tǎng]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