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文莱、沙捞越和北婆罗洲的经济状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3-29
第5版()
专栏:资料

文莱、沙捞越和北婆罗洲的经济状况
车尔
文莱、沙捞越和北婆罗洲都在加里曼丹岛的北部。文莱是英国保护下的一个苏丹国,沙捞越和北婆罗洲则是英国的直辖殖民地。这三个地方共有面积二十万三千五百六十平方公里,人口约一百二十八万。在殖民统治下,这三个地方的经济状况表现了殖民地经济的特征,这就是整个经济完全依靠几种重要原料的生产和出口,成为殖民国家的原料供给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石油是文莱、沙捞越的主要原料产品。主要产地是文莱的诗里亚油田。它是目前东南亚最大的石油产区之一。1960年,诗里亚油田的原油年产量为三千三百四十五万桶。沙捞越的米里本来是石油产地之一,但是由于外国公司的不断开采,油井逐渐枯竭。文莱诗里亚的原油由输油管运到沙捞越的罗东炼油厂进行提炼。近年来文莱的原油也有运到新加坡提炼的。
石油的开采和运销全部在英国壳牌石油公司的垄断之下。这家公司有四家子公司,即负责全区石油产品的分配与销售的婆罗洲亚细亚统销公司和设在诗里亚的文莱石油公司,设在罗东的沙捞越石油公司,设在纳闽岛的北婆罗洲亚细亚公司。此外,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已经在北婆罗洲投资达五千万美元以上。
石油在沙捞越和文莱的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成为两地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据1959年统计,沙捞越从文莱输入原油二亿九千二百万元(马来亚元,下同),而罗东炼油厂输出的石油产品为三亿五千一百多万元,占沙捞越出口总值的67%。同年文莱石油输出额占出口总值的95%。文莱人口几乎一半是依靠在油矿工作维持生活的。
木材和橡胶是沙捞越和北婆罗洲的两项重要原料产品。沙捞越的森林面积占全境面积的76%。1959年输出木材总值三千一百万余元,仅次于石油。木材主要输往英国、香港、日本、澳洲、意大利、荷兰、西德等地。北婆罗洲的森林面积占全境面积的80%,而以山打根附近为木材的主要产地,每年生产木材十二万吨。木材是北婆罗洲主要出口货物,1960年产值达九千万余元,占北婆罗洲出口总值的48%。1952年以来,外国资本的北婆罗洲木材公司垄断了木材的采伐权。现在这家公司已经将采伐权出售,但仍保留重新租让的权利。目前有包括一家美国公司在内的七家公司,享有在拉布克湾全区采伐木材的权利。在锯木业方面,已有四家外国投资公司和当地商人组织公司计划经营。在沙捞越,用现代技术采伐的两家大公司也属于外国资本所有。
橡胶种植在沙捞越和北婆罗洲的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沙捞越的三十万英亩耕地面积中,橡胶的种植面积占80%。大部分橡胶种植园的面积都比较小,并且多是老树,未加翻种,胶的质量和产量都不高。五个大规模的种植园都为外国资本所有。1959年沙捞越产橡胶四万四千吨,总值约九千五百万元。北婆罗洲的橡胶主要产区在亚庇附近,1960年输出橡胶总值为四千九百余万元。据1960年10月北婆罗洲殖民地政府农业部发表的报告,全境三万九千户农户中,有50%以种植橡胶为主。文莱橡胶种植面积有二万六千英亩,1960年橡胶出口值为四百万元,占出口总值的1.3%。
胡椒是沙捞越仅次于橡胶的重要农产品,种植面积在六千到七千英亩之间。1958年和1959年输出分别为八千八百吨和七千吨。近年来胡椒由于病虫为害而减产,1960年头十个月的输出量减到三千二百吨。
文莱、沙捞越、北婆罗洲的农业,由于主要生产为殖民国家所需要的原料,当地人民所必需的粮食却需要大量进口。沙捞越稻米种植面积只有约二万七千英亩,其中二万英亩是达雅克人种植的旱稻,产量极低。据1959年统计,沙捞越本地生产大米六万二千吨,输入大米五万零五百吨。北婆罗洲有48%的农户主要种植稻米,粮食一半依赖进口。文莱本地生产的稻米只能供应需要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每年要进口价值一千多万元的粮食。
殖民主义者把这里作为自己的商品销售市场。1959年沙捞越进口商品总值四亿五千万元,除转口性质的原油外,主要为粮食、工业制品、机器及交通器材、化学品、烟草。北婆罗洲的进口商品主要为机械、食物、日用品、车辆、衣料。这些商品主要来自英国。文莱输入的商品,从英国输入的即占总值的50%。
外国资本目前还在继续侵入北婆罗洲和沙捞越。
在北婆罗洲,有四家外国公司正在勘查矿藏。其中伦敦的奈洛培崇公司在山打根从事铬、铁、锰和镁的勘查工作;新加坡的马来亚矿业公司在拉卜河流域及东古河流域勘探铜、铅、锌和金矿;菲律宾和香港的苏里亚诺公司在卡拉摩河流域等地勘探铜、铅、锌和金矿。另外还有台湾的海丰公司准备在西里保邦煤田勘查煤矿资源。日本垄断资本也正在积极渗入。日本的大洋渔业公司准备在北婆罗洲从事深水捕鱼业,已经计划在当地建立罐头和渔业公司。日本公司并准备在东海岸开采石油。英国资本的北婆罗洲壳牌石油公司也计划在西海岸试钻海上油井。
1959年,北婆罗洲英国殖民当局成立了“移民投资委员会”,吸收外国资本。
在沙捞越,日本资本的侵入更为积极。目前日本资本准备对这里的实兰丹煤矿投资五千万到六千万元。三马丹铁矾土公司的股权三分之一属于日本资本。这家公司于1958年组成,1960年开采铁矾土达四十万吨,全部运往日本。(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