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一本学习鲁迅作品的参考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3-29
第6版()
专栏:书评

一本学习鲁迅作品的参考书
王尔龄
许钦文同志的近著《语文课中鲁迅作品的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师的参考资料,而且是一般读者学习鲁迅作品的辅助读物。
许钦文同志过去写过《〈呐喊〉分析》《〈彷徨〉分析》两书,其中已经对鲁迅先生写作某些篇小说的契机、心情作了说明,现在,在本书中,又有对上述两集小说以外的作品的说明或推断。例如,对于鲁迅先生以往事取材写《好的故事》,便记述了鲁迅谈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话:“泰戈尔富有民族思想,是个爱国诗人;因为处在殖民地,不能直接明白反抗外族,只好暗示,从以前的印度很好,印度的自然条件实在是好的,来促使印度的人民觉悟到当前的印度为什么不好;就是要唤醒人民,唤起群众,把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者,统治者驱逐出去……他竭力提倡农业,也是为着自力更生,免受经济侵略。他的苦衷是应该谅解的。”(第77、78页)鲁迅当然不同于泰戈尔,但用这一段话的精神来说明鲁迅写《野草》中的《好的故事》,我觉得很适当。许钦文还以为《铸剑》写于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之后七个月,与这一事件有关;“三·一八”使鲁迅悟到必须用别样方法战斗,即斗争的方法要随机应变,以血还血,所以写了《铸剑》,以寄寓这一思想(第111页)。这推断,也有一定道理。
《语文课中鲁迅作品的教学》对所谈各篇作了不少注疏。其中词语的注疏,除注引古书以外,还有属于当时绍兴风习的,这对读者也有助益。注疏之二是以鲁迅佚[yì]事或引鲁迅著作、日记等,这或者使读者增加新的知识,或者省却不少翻检之劳。书中记鲁迅不领在苏联应得稿费的故事,是属于新的资料。《阿Q正传》在苏联出译本,译者王希礼(苏联人)通知他领稿费,当时他身体已经多病,是很需要钱来调养的。但是,“‘我决定不去领这笔稿费。’鲁迅先生严肃地说。接着他说明:‘如果领了这笔稿费,真地拿了卢布,那末他们(指反动派)更有话可说,我所介绍的苏联和社会主义的好处,将要使人怀疑了!’”这一佚闻,用来说明鲁迅拥护社会主义,说明《我们不再受骗了》的思想内容,是很有力的。
许著也有不足之处,其一是注疏和引得较多,分析还不够具体,有时也还不够深入;而且,书名是谈作品教学的,其实谈教学还不多。
其二,是有些理解还可以商榷。如对《祝福》《社戏》中的“我”虽也说不就是鲁迅,但不少地方仍当作鲁迅来看,比如说鲁迅不看中国戏十年之久并不合乎事实,因为鲁迅并不在写回忆。又如说《社戏》指出中国戏不适于剧场,这也有点绝对化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