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脚踏实地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4-01
第5版()
专栏:古今谈

“脚踏实地人”
白夜
宋代的邵伯温,写了《邵氏闻见录》,中间有一段谈到司马光。
司马光曾问康节道,“某,何如人?”答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君实,是司马光的号。
看起来,康节对司马光的评语是中肯的,做人,就要做脚踏实地人。“二脚站得牢,不怕大风摇。”后来宋朝有个宝谟阁学士刘甲,也常对人说,“吾无他长,惟脚踏实地。”他“昼所为,夜必书之,名曰自鉴”。这样看来,脚踏实地倒是一条很重要的长处吧!
人们都知道,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这可算是一件脚踏实地的事。全书二百九十四卷,记一千三百六十二年间的大事,前后费时十九年才成书。李焘在《巽岩集》中说,当时有张新甫者,亲见洛阳有《资治通鉴》草稿盈两屋,在编书当中,司马光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花了大量的劳动,一事常用三四出处纂成。这完全是实功夫,掺不得半点飘浮。请问,要是没有脚踏实地的精神,能做出这番事业来吗?付出了多少劳动,收回来多少果实。编书是这样,做什么工作,又何尝不是这样?路,本来是一步一步走的。人们都有走路的经验吧!谁能离开了地而走起来呢?而且,这地还要是实地。我们还可以举出世界上一个作家费时最长写出的一部作品来,那就是歌德的《浮士德》,花费了六十年的功夫。六十年的路程,几乎是人的一生了。生活的教科书告诉人们,永远要脚踏实地,才能走得起来。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每天同大地接触,走我们的道路。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惠特曼,在《大路之歌》中唱道,我轻松愉快地走上大路,我健康,我自由,整个世界展开在我的面前,
“漫长的黄土道路可引到我想去的地方。”可是,正因为我们同脚下的大地经常接触,倒容易忽略了它,眼睛只看到远方,看到那些地平线上引人注目的东西。比如说泰山吧!有一千五百三十二米高,谁不心向往之?可是,脚下还要看到大地才成,才能一步一步走上泰山。革命和建设也是这样,毛泽东同志早就有一个形象化的比喻,“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所以,我们不能轻视经常的一点一滴的平凡的实际工作。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最伟大的事业,我们的未来的憧憬,是最美妙的远景。可是,要达到这些伟大的目标,还要依靠我们继续不断的努力。“海不辞水,所以成其大;山不辞土,所以成其高。”一步一步地走,要把每一步分割开来看,那不是最平凡的吗?可是,如果走了一千里以后,再回头看看,才知道那每一步的可贵了。
从今天的现实意义上来看,做脚踏实地的人,就是我们党所提倡的,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老实,就要实事求是地,科学地,有分析地去工作。人们在生活中,常会听到勉励的声音,“得脚踏实地去干呵!”脚踏实地,也是艰巨的努力,战斗的修养。“不具松柏性,难为冬夏青。”为了人民的事业,我们得好好做个“脚踏实地人”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