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5阅读
  • 0回复

从小问题入手解决大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4-02
第1版()
专栏:

从小问题入手解决大问题
博山陶瓷厂党委在研究如何生产价廉物美的日用陶瓷时,产生了一场争论;他们深入车间、班组,向工人群众征求意见,扎扎实实解决“小问题”,推进了生产。
新华社济南1日电 新华社记者丁乙报道:不久以前,中共博山陶瓷厂委员会举行了一次会议,研究如何使生产的日用陶瓷,价廉物美品种多。与会者一致认为,多生产质量好、品种多的日用陶瓷,是一件关系到广大消费者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可是到底采取什么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会上发生了一场争论。
争论是由所谓大问题与小问题引起的。
党委委员、车间支部书记马俊泉提出,当前影响提高产量质量的主要原因,是制陶瓷的泥巴脏;所用工具毛笔头不细圆,小布条、板条供应不及时等。另一位党委成员不同意马俊泉的这番话,认为什么泥巴、毛笔、布条等,都是些小问题。要达到价廉物美品种多,需要抓住重大的关键问题,比如增加一部分设备,增添一部分劳动力和技术人员,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否则生产老是被动。一部分党委成员也认为他的发言有道理,表示赞成。就这样,会上出现了两种意见。
主持会议的党委书记看到这种情况,建议大家先把意见保留起来,到生产车间、班组去请工人谈一谈意见,然后再继续开会讨论这个问题。
党委副书记兼厂长崔永顺来到原料加工车间,同有二十多年经验的老工人周允华交谈起来。这位老工人说:“干啥?喝啥,我们这个车间就是每天在捣弄泥巴浆,这些泥土浆看起来很脏,可是它又最干净,有一点杂质混入,烧出来的成品就有黑点疤剌。”他还拿来一个盆子和一个碗。盆子上面有黑疤点。他说:“这个黑疤点就是因为泥巴混进杂质造成的。”接着又把碗端到厂长面前,用手敲了敲,铮铮作响。碗内外光滑,没有一点疤剌。他说,要生产这种产品,主要靠原料纯。
到生产五寸碗的六车间的党委委员、副厂长杨骏昌,在同工人们交谈时,老工人王家丰好像有一肚子委屈似的,一开头就说:“厂长,你看吧,旋碗用的主要工具小圆铁片和修饰碗沿用的布条供应不及时,大大影响了质量的提高。”他一边说一边旋了两个碗坯,第一个是用新供应的小圆铁片及小布条打磨出来的,效率高,碗坯做得好。第二个用破旧的圆铁片和布条打磨的,效率低,碗坯内外都不光滑。他一边操作一边说:“这样的用具,旋碗工有技术也使不上,假若全厂生产碗的一千五百多人,每人每天少产两个碗,一个月就少产将近十万个。”
在绘画工作室里,厂长崔永顺召开座谈会时,老艺人对毛笔问题议论也不少。有四十五年绘画经验的老艺人王平安说,彩绘陶瓷品的毛笔最好是用狗毛和黄鼠狼尾巴毛做的,这种笔笔头细而圆,既硬直又有弹性,用来画线条齐整,涂色流畅,色泽匀调。现在使用的毛笔质量不好,他希望工厂能够把毛笔的供应工作改善一下。
类似这样的问题,在党委委员深入生产小组以后,收集了不少。工人们说,别看这些问题小,却是同提高质量连在一起的。
在做了这番调查研究以后,党委会继续开会。大家取得了一致认识,认为现有的设备和人力还有不少生产潜力可挖,如果解决了这些小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经过党委和工厂行政领导商量,决定立即组成由计划、供销、技术等科室工作人员参加的四个工作组,到车间去扎扎实实解决这些“小问题”。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工作组同一些生产小组共同研究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六车间八号压碗组灯光不足,影响夜班生产效率,半成品合格率也低。问题解决以后,班产量由原来的欠产变为超产,半成品合格率也由87%提高到97%。原料加工车间合理调整了劳动组织,人力没有增加,滤出原料中杂质的人力却增强了,保证了原料的纯度。
随着一些“小问题”的解决,工人们高兴地说:“下一步如何就看咱们的了。”今年第一季度这个厂产品的花色品种由去年第四季度的四十二种增加到五十一种,主要产品五寸碗的一级品率由68%提高到76.5%以上,成本比计划降低了1.38%。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