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优秀的藏族共产党员扎喜洋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4-03
第2版()
专栏:西藏通讯

优秀的藏族共产党员扎喜洋季
新华社记者 赵家烈
出席过1959年全国“群英会”的西藏女劳动模范扎喜洋季,近几年来在工作中又做出了新的成绩。
扎喜洋季参加全国“群英会”回到西藏后,便从拉萨农业科学研究所畜牧队的养猪工作岗位上,调到生产队带领一个小组生产蔬菜。这一年,她们小组种植在拉萨河畔的一百六十亩蔬菜,连续遇到旱、涝、虫灾,在克服困难的斗争中,表现了这位农奴出身的藏族共产党员顽强不屈的意志。春播的时候正是天旱,一锄头下去,地里冒起一阵白烟,扎喜洋季便带领着十二个伙伴担水浇灌,终于按预定计划完成了播种任务。正是洋芋、油菜、莲花白和甜菜长得绿油油的时候,蔬菜又发现病虫,出现了缺苗断垅的情况。这时,扎喜洋季小组不分白天黑夜地同病虫害展开了斗争,苦干十天,终于使一百六十亩菜地又一片绿色了。不久,西藏高原的雨季到来,暴涨的拉萨河水漫进了扎喜洋季小组的菜地,扎喜洋季带着伙伴们一面堵洪水,一面排涝,坚持斗争六天六夜,洪水被战胜了,最后她们还把缺苗断垅的地方全补种上拉萨大萝卜。劳力不足,肥料缺乏,她们就起早贪黑地加强田间管理,秋收的时候,小组的蔬菜生产计划按质按量完成了,荣获全场生产红旗小组的光荣称号。
扎喜洋季离开畜牧队的那一年里,畜牧队有一个时期的牲畜饲养管理工作做得不好,领导上为了加强畜牧队的工作,便决定把扎喜洋季再调回畜牧队做饲养员。“党要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她带着坚定的决心回到了自己工作多年的畜牧队。
扎喜洋季回队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饲料和工具仓库,建立了领料制度,并接替了原来由一个工人每天磨饲料两百多斤的工作和另一个工人照管一百多只鸡、鸭、兔的工作,让这两个劳力去充实其他的饲养小组。新由内地运到西藏的兔子,由于适应不了高原气候,有时不吃不喝,还易死亡,是最费心的活了。经过扎喜洋季的精心照料,兔子生长得很好。她还采用个别谈心和座谈会的办法,征求工人们对工作的意见。扎喜洋季还积极动员养牛、养猪等小组的工人,突破饲养工作的薄弱环节。在她的带动下,工人们自己动手拾取烧柴两万斤,晒贮牧草两万斤,青贮饲料二十万斤,积肥一百万斤。缺乏燃料、饲料的问题解决以后,猪仔慢慢肥壮了,奶牛的产奶量也逐渐增加。这一年,畜牧队里有一半人分别被评为一、二、三等的先进生产者。
最近,记者在一条小河旁见到了扎喜洋季同志,她正准备给一群“北京”鸭喂饲料,她呼唤了几声,几十只洁白的鸭子,便围到她的身旁,欢叫着吃食。这时,一个女工背着一捆草走过小桥,亲热地向扎喜洋季叫了声“大姐”,就向奶牛场走去了。扎喜洋季指着背草的女工笑着说:她叫阿珠,是养牛组组长。阿珠的丈夫纳拉老爱找她吵嘴,阿珠又好强,因一点小事赌气,可以一个月互相不说话,常常影响了工作。扎喜洋季回到畜牧队后,经常关心这对夫妇的家庭生活,给他们调解,并教育纳拉:“你也是从农奴的苦难中被解救出来的人,今天这样的好生活,不努力工作,不要说对不起党,也对不起自己。”慢慢地,这对夫妇吵嘴赌气的事越来越少了,养牛工作也就越来越做得好了,最近,阿珠被评选为一等先进生产者,纳拉被评选为二等先进生产者,养牛组也第一次被评为先进生产集体。
扎喜洋季今年才三十七岁,可是封建农奴制度对她的残害,在她的脸上留下了许多跟年龄不相称的皱纹。她说:“痛苦的过去记在心里,幸福的现在挂在嘴上,生活的对比使我有用不完的力气来工作。”农奴出身的扎喜洋季,在十六年前为了挣脱农奴主的魔手,从波密家乡逃了出来。在拉萨、山南等地流浪,仍然遭受新的农奴主的压迫。她讨过饭,打过短工,给领主支差服役,在饥饿和迫害下度过了三十年岁月。三十岁那年来到农场后,才开始了过人的生活。现在,她是年年保持先进的老模范,和她一起受过苦难的丈夫赤勤是研究所里生产大队的副队长,也是二等先进生产者,夫妻俩的收入,除供十一岁的儿子在小学读书和家庭的花销外,还有余钱存入银行。这种美好生活,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党救了我们,是党给了我们幸福,是党给了我们荣誉,怎么能不用全身的精力来做好党给我的工作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