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会师桥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4-03
第6版()
专栏:

会师桥畔
顾工
龙江,像是一弯新磨的镰刀,银闪闪地平放在龙市的市郊。郊野的稻子都已经成熟了,社员们正开始收割。稻香随着轻风四漾,使在龙江中浮游的一群群鹅鸭更加活泼,它们拍打着扇子般的翅膀,飞上岸来,摇着水淋淋的身体。几个穿着花衣衫的小姑娘,像几朵刚刚绽开的菊花,她们和那鸭啊,鹅啊,搅在一起,相互追逐、嬉戏。……
我顺着粼粼的水波,走到一座宽阔的木桥边,这时我的心就更激动,更欢跃了。“会师桥”三个大字,像是一本长篇叙事诗前的题字,把我的想像又引向革命波澜日益壮阔的往日……
是1928年,春风初绿江南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带领着红军第三十一团和三十二团,在湘南打垮了敌人十六军范石生的两个团,缴获了很多枪支,回到了龙市;朱德等同志也率领着几千人马,从南昌、广东转战到了湖南的茶陵,开到了龙市。就在龙市桥头,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手和朱德同志的手,在一起紧紧相握了,这握手可实在是不平凡的握手啊!这握手,是秋收起义部队和南昌起义部队的会合;这握手,是整个南方革命力量的集结;这握手,是象征着团结,象征着壮大,象征着无产阶级军队的不可摧毁,象征着革命礼花的迸发……
今天,在这会师桥上,川流不息地来往着多少幸福的人啊!提着书包的红领巾,扛着新农具的生产队长,才洗去一身泥尘的女拖拉机手……。在这会师桥上,我遇见了一位不平凡的英雄妇女——黄冬娥。她已有五十岁,但头发还是乌黑油亮。在新剪裁的蓝布衣襟上,绣着一朵江西农村特有的图案,她显得那么利落,那么俊秀。从她那容光焕发的外貌中,谁能猜想出在三十多年前,她就担任过苏维埃政府的区妇联主任;谁能猜想出她曾救护过红军的伤员,曾单身闯进敌人的住地缴过敌人的枪支;谁能猜想出白匪曾到处张贴布告,以一百五十元的赏金要她的头……。后来,她虽然被无耻的“反水”的人告密,挨过毒打,受过重刑,但今天却依然健在,精神抖擞。她热情地接待了我,陪我瞻仰了龙市的许多革命遗址。
我们先来到会师桥头的一个大草坪,大草坪上现在设立着许多篮球架,劳动后的生产队员们正在又蹦又跳,大显身手。大草坪的周围有许多新盖的新油漆的楼房,这些房屋的每一扇窗格,都映射着龙江江水的波光,蓝汪汪的非常明净。就是在这个大草坪上啊,公审了从宁冈县活捉来的万恶县长张开阳。就是在这个大草坪上啊,处决了张开阳以后,不久,就召开了庆祝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会师的大会。那是在1928年5月4日那天,红旗真像是盛开的杜鹃花,映红了山谷,也映红了溪流;黄冬娥那时和她的小姐妹们,也是挤在人群当中,第一次听到了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讲话的声音。这讲话的声音,预示着革命高潮的到来。这讲话的声音,鼓舞了曾冲破团团硝烟和层层封锁的工农武装,也鼓舞了开始觉醒的千千万万工农群众。随后,“井冈山来了毛泽东,山上山下一片红”的歌声,随着龙江的江水,随着担谷人的脚印,随着插秧人的嘴,在每座青山后,在每朵白云下传扬开来。
现在,黄冬娥站在这片广阔的大草坪上,指点着龙江对岸的一所青灰色的砖楼说:毛主席在龙市会师以后,就住在那个楼上。那楼从前是个很有名的刘德盛药店,现在已改建成为“龙市人民医院”。我又随着她登上了这座砖楼的楼梯。毛主席当年住的那间房子,现在还很整洁,两面大玻璃窗,吸引来灿烂的阳光。窗外,有道宽阔的走廊,伏在走廊的砖栏杆上,透过袅袅[niǎo-niǎo]的柳丝,可以望见绿茸茸的山峦,山峦上还环绕着一道道褐黄的带子,那便是红军驻守在这里的时候,挖下的工事……。
下楼,顺着山脚下光滑的石子路,来到了井冈山中学。在这中学的大门口,显赫地挂着“龙江书院”几个大字,这旧时代的书院,这新时代的中学,在这交替的过程中,也作过红军的干部学校呢!陈毅同志是这里的教育长,毛泽东同志也常常走到这里来讲课。就在这所几根粗壮的木柱撑起的大厅中,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流进了每个战斗者的心胸,武装了每个战斗者的头脑……。今天,革命的新生一代,在这里雀跃着,喧笑着。他们很多人都是井冈山老战士的后代啊!我和这些革命者的后代蹲在一起,团聚在一起,纵情地热烈地笑谈着。他们的话是说得多么生动多么有趣啊!他们还记得很多很多毛主席对他们的祖父、祖母,对他们的父亲、母亲讲过的话;他们记得这样真、这样清楚,简直就像毛主席当面对他们讲过的一样。
离开井冈山中学以后,我本想再去黄冬娥工作的敬老院看看,但我走到半路,却被喧哗的水声、喷吐的白浪留住了脚步,原来在会师桥畔,还有个新建立的水电站呢!这位水电站站长也是位热忱好客的人,他叫江汉源。在1928年红军打开宁冈县县城以后,他曾在县委会当组织委员。三十多年前,他和游击队员们点燃过一支支革命的火把;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他却每天用他的手,扭亮了整个市镇的灯光。我和他在水浪冲激的涡轮机旁畅谈起来。谈话是从他办公室的玻璃板下放着的一张照片开始;这张照片是位英武年轻的将军,相貌有几分和他相像。水电站站长回忆着说:“这是我的弟弟,现在在广州部队工作。过去我家很穷,连盐也吃不上。红军到龙市不久,他就坚决要求参军。我那时正在新兵站负责接新兵,看见弟弟来了,也感到高兴、光荣,临别的时候,还嘱咐了他好多话,还送给他两块光洋呢!……”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同志,在龙市会师以后,红军的队伍就一天比一天壮大,群众的革命情绪也一天比一天高涨。解放后,水电站站长和转战南北三十多年的弟弟重逢时,望着弟弟身后的千军万马,滚滚烟尘,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啊!当年很少的几面红旗,现在却已经变成几万面、几千万面红旗了,辉耀得整个天地都一片通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