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千针万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4-06
第6版()
专栏:

千针万线
杨垦夫
在吕梁山下一个小村里,我意外地发现了一双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做的军鞋。只见鞋内还留着约略可辨的年月和何村何闾的字样。虽然相隔年长日久,却仍然可以从密密麻麻的线路中看出做这鞋用了多么细致的工夫。
军鞋,这该引起人多少回忆。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有多少老大娘、媳妇、姑娘,不分日夜地赶做军鞋。到送鞋的时候,一家家的鞋堆在一起成了小山。鞋的手工各有不同,有的在鞋底鞋帮上纳出图案,但都那样结实。鞋底上也常常写上“踏山过岭,消灭敌人”、“打倒老蒋贼,解放全中国”等等。她们把切盼胜利的心情放进鞋里,千针万线为了让子弟兵更勇猛地向胜利进军!
可是,也就是她们,也许在第一次看见我们军队时还流露过疑问的眼光,或者在土改工作队刚进村时,也许还不敢诉苦翻身。我知道,有多少这样的乡亲,是在干部和战士反复耐心的帮助与影响下发动起来。这种启发人心的工作也许是从担水、治病、帮助收庄稼等许多细微、琐碎的事做起,有时要经过多少次耐心的动员,却终于把党的思想和群众的切身要求紧紧连接起来。于是群众跟上我们开始了自觉的行动,掀起了斗地主、参军参战也包括做军鞋的热潮。就说那军鞋吧,做得又结实又好看,群众千针万线的真情正表现了他们支援革命战争的巨大力量。
从这里看出,要唤起这种千针万线的热情,正是需要对群众做千针万线般细密的工作。现在,已不是靠动员农村妇女做军鞋的年代了,然而,这种认真做群众工作的精神,在我们却是长流不断,永远新鲜,不会陈旧的。革命总是靠发动起群众才能真正大步前进的。过去战争年代是这样,现在要发展生产、建设社会主义也是这样。
不久前,在太行山里的一个小村里,队干部同志给我介绍他们怎么安排社员生产和生活,怎么根据不同人的思想做工作,怎么想方设法为社员解决具体问题等等情况。我听到多少这样的事:社员房子坏了,他们就组织人去修;一个老年人有困难,他们就上门解决;对劳力强弱和技术高低不同的人,他们就巧作安排;对落后的社员,他们就去具体找原因,帮助他变成干劲高、思想好的实干家。从这些体贴入微、说服入理、关心入细的工作情况中,似乎使我一下子就更深地理解了他们队连年增产、多卖余粮、社员心情舒畅干劲旺盛的原因。那里的社员说:“共产党给群众做事,办法越想越细,越想越好!”
这使人想起二十八年前江西红色区域兴国县的长冈乡来。那时,长冈乡的干部善于细致地做群众工作,那里的群众也就说:“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毛主席曾特地举长岗乡、才溪乡的工作为例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写道:“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又说:“我们是这样做了么,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是啊,要带领群众完成当前的重大任务,却正是要从细微处做起;要把什么都“想到了”,要“越想越细,越想越好”。而且这些还要耐心地不怕琐碎,不怕麻烦地去做,像纫上千万枚针千万条线去纳鞋那样,引导群众行动起来。
我不禁又想起军鞋,那带着群众真切感情的军鞋。吕梁山下小村里的那双有着密密麻麻线路的军鞋,在我的心里和这太行山区小村的缜密细致的工作联结起来。我觉得从中了解了更多的东西,那就是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建设年代,我们的革命队伍都是与人民群众千针万线般地紧连一起,又是穿着千针万线纳就的“军鞋”,才能那样“万水千山只等闲”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奔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