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摸清群众要求积极领导 摆出实际困难共同解决 光化重灾区群众情绪高生产搞得好 二十万亩小麦长得粗壮,地里很少杂草;六万四千亩春地,已整耖二遍到三遍,肥料大部送到地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4-08
第1版()
专栏:

摸清群众要求积极领导 摆出实际困难共同解决
光化重灾区群众情绪高生产搞得好
二十万亩小麦长得粗壮,地里很少杂草;六万四千亩春地,已整耖二遍到三遍,肥料大部送到地里
据《湖北日报》报道 湖北光化县北部地区去年遭受严重旱灾,群众在生产上、生活上遇到很多困难。可是,这里的群众情绪仍然较高,生产也搞得比较好。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最近,记者访问了这个地区。在通往光化北部的公路上,马车、牛车、板车、独轮小车络绎不绝,这是竹林桥、薛集、袁冲三个重灾区的社员正从谷城县往回运柴、运草的情形。去年干旱,庄稼秆秸减收。人缺柴,牛缺草。这三个区光到谷城、襄阳和汉水上游去打柴、运柴,买草、运草,就把劳力占去了大半。其他方面虽有国家扶持、救济和各处支援,困难也还是不少的。
可是,在这一带辽阔的黄土岗地上,二十六万亩夏收作物长得并不比轻灾区或者非灾区差;特别是二十万亩小麦,苗子很粗壮,地里很少杂草,土锄得很松。长得虽比不上1960年好,可是却超过去年,群众说跟1957年差不多。六万四千多亩春地(去年是四万九千亩),已经整耖过二遍到三遍,肥料已送大半,还在继续送。打算栽春红薯的地,绝大部分已扒好深沟高垅的行子,红薯母子已全排好。
困难比去年大得多,生产却比去年好。原因在什么地方呢?问社员,他们说这是因为政策执行得好,干部作风比以前进一步改进了,干部、群众一条心,上下成了一股劲。
一条心、一股劲是怎么来的呢?是这里的干部在整风以后,注意了摸社员们的心思,根据社员的要求办事。去年秋天旱灾已成定局之后,社员们看着秋收没多大指望了,说吃啥不吃啥就看明年麦季啦!群众把心思想到种麦上去了,想把劲往种麦上使,想争取今年夏季丰收来弥补去年受灾的损失。干部摸准社员们的心思以后,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天干,秋季有些地没有种上;就是种上的,有些又干死啦。干旱,对秋收是个大坏事,对种麦却是一个有利条件——地腾得早、炕得好。于是抓住有利条件,下决心领导社员把麦种好。这样,干部要办的和群众所想的就一致起来了。干部一领导,群众很高兴,成了一股劲。秋收前就把计划种麦的二十万亩地中犁耖好了十万亩,并送上了底肥。这样抢住了时机,去年麦子种得质量很好。种好麦以后,干部就领导社员整春地。这里的春播早秋作物,产量要占整个秋季一半,历史上群众就很重视。干部、群众的心思又想到一块啦,社员干劲又很大。当时,有些社员在地里看见麦苗长得好,劲头很大;可是一回到家就发愁——柴快烧光啦。干部摸准社员的心思以后,区长、公社主任,四外去找柴源,组织群众打柴,并帮助他们改灶、添风箱,扩大柴源,节约用柴。去秋遭灾以来,很多事就是这样办的,对准了群众的心思,工作很顺当,群众情绪高,干部也觉着省劲。
可是,要想把社员们的心思摸准、摸透、摸具体,干部就要深入群众,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并且在办事当中不断和群众商量。解决烧柴是群众的迫切要求。可是如何解决?有的队缺得多,有的队缺得少;有的队在近处可以打一部分,有的队则非外出不可;想法、要求也各不相同。比如竹林桥区有个建锋大队第六生产队不缺柴,想把劲往锄草上用。大队不了解这个队的想法,确定他们抽七个劳力参加远征打柴,这个队就迟迟不愿干,因为干部的领导不对群众的心思嘛!具体到一个生产队内,各个社员的想法也不一样。这个区的光明大队第六生产队有个社员叫李必成,他有个亲戚在襄阳,那里柴多,打算串亲戚时捎回来一车。干部摸清他的心思以后,就放了他几天假,他不仅运回了七百斤柴,还捎回些别的东西。这里不少干部都有这么个体会:凡是社员们情绪不高的,就首先考虑政策执行得有没有毛病,是不是没有摸准群众心思。等具体情况弄清楚以后,实事求是地领导着干。
有些事既不是执行政策有毛病,也不是不对群众心思,而是确实有实际困难。遇到这种事,干部就把情况讲明,叫社员大家出主意、想办法。竹林桥有个八一大队第三生产队,社员们耽心灾后损伤了耕牛。可是,缺牛草,队里又没钱买。队长开了个社员会,说牛很要紧,我们的草快完了,我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个好法来,真没法了就只好来个“以牛养牛”——卖两头牛买草,你们看咋样?社员说,牛无论如何卖不得,大家的牛大家管。社员们就自愿借出一些钱,买够了所缺的草。这一带地区牛草那样缺,困难这样大,由于依靠了群众,所以能在大灾之后耕牛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比去年秋天略有增加,运输工具也有所增加。竹林桥区去冬到现在添马车二十七部、胶轮板车一百零七部。袁冲区灾后只有二十九部胶轮板车,现在光这个区的李河公社就有一百三十多部。
只要把困难告诉群众,群众就有办法解决,问题是干部必须积极加强领导。这里有的干部说:如果摸不准群众的心思,就乱去领导,就一定要碰壁;如果摸准了群众要求以后,谁领导得越积极,谁就会越受群众拥护。
摸准群众要求,积极加强领导,使得这个地区在大灾之后,群众情绪高,生产搞得比较好。但是,就这个地区来讲,并不是所有干部都学会了这种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