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大力营造速生林木 发动群众四旁植树 榆社县木材基本自给 十五年来,年年植树造林;全县有二万亩林木已经成材,历年来供给群众用材十四万多立方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4-08
第2版()
专栏:

大力营造速生林木 发动群众四旁植树
榆社县木材基本自给
十五年来,年年植树造林;全县有二万亩林木已经成材,历年来供给群众用材十四万多立方米
据《山西日报》报道 山西榆社县从1947年开始,大力营造速生林木。十五年来,在沿浊漳河两岸营造了六万多亩速生林;在四旁植树约五十多万株。其中,1948年至1952年营造的二万亩,已经成材,木材蓄积量达到二十五万立方米。全县基本上做到了木材自给。
榆社县是一个丘陵山区,有发展林业的天然条件。但在解放以前,全县树木很少。因为树木稀少,木材极为缺乏,水土流失严重。群众中流传着“世上黄金最为缺,用树更比用金难”的说法。1947年以后,全县人民在“植树造林,绿化山川”的口号下,年年植树造林。随着林木的不断发展,缺少木材的状况有了显著改变。历年来,总共供给群众木材十四万五千八百立方米,盖房五万二千多间,修造各种农具二十多万件,并且修建了漳河“幸福大桥”、海金山水库等大型工程十多处,支援了国家建设用材一万一千六百立方米。同时,还使浊漳河由宽变窄,由浊变清,夺回良田二万多亩。另外,每年还可以在林地积肥五百多万担;刨药材五万多斤;间作粮食作物一万一千四百多亩,油料三千五百亩。
在营造速生林木中,榆社县各级领导除了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林业政策以外,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
选用优良树种,提高造林技术。为了提高造林质量,首先选择了本县固有的小叶杨、柳树、洋槐、椿树、榆树等树种。这些树种,具有生长快、适宜滩湾生长、无病虫害的特性,杨柳树还适宜插条、插杆、压条等大量种植。群众说:河滩杨,不愁长,十年成柱,十五年成梁;榆树、洋槐十来八年就成矿柱材。根据这些树种的特性,全县植树的比例是:小叶杨约占80%,柳树约占10%,榆树、洋槐约占10%。其次是不断提高造林技术,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做到了因地制宜,因树制宜,讲究技术。这就保证了树木成活率的不断提高。例如,河滩造林,成活率平均达到95%,最高的达到99.4%,鱼鳞坑植树成活率达到85%。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既关系到林木的生长速度,也关系到出材率和用工多少。栽植过稀,林间空地大,树木长不好;栽植过密,造林和抚育费工,影响树木生长。所以各地都根据土地条件和树种的特性,确定了合理的栽植密度。土壤贫瘠、树木生长较慢的就密些,反之就稀些。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土地潜力,使树木快长、长好,又能防止风沙,固岸淤滩;有利通风透光,便于采伐。
及时抚育。具体办法是:插条的,第二年开始抚育,第三年定株,第四年定树冠,以后每年修整一次树冠;插杆的,第三年开始整枝,以后每年修整一次。修枝的时候,要剥平圪[gē]节,保护好树身,留好树冠,保证修好枝,护好树。据调查,经过精细整枝以后,1952年栽植的插条树,现在一般胸径达到十厘米,高达七米左右。结合抚育,还注意了补植补种,洪水灌溉,促进了树木生长。近几年来,全县一般每年抚育成林一万四千多亩,幼林三万多亩。因此,所有速生林枝壮叶茂,生长得又快又好。
实行乔木灌木混交。全县六万多亩速生林中,有近五万亩是乔灌木混交林。实行乔灌木混交,可以防洪固岸,减轻风霜对良田的侵害,增加燃料,护树成林。据大寨公社大寨生产大队调查,同样四年生的杨、柳插条树,混交林树高二百二十厘米左右,直径二点五厘米;而没有混交的林内,树身最高一百九十厘米,一般一百五十厘米左右,直径一点七厘米至二厘米。云簇公社南村联队林场的混交小树成活率达95%,并且生长正常;未混交灌木林,因被野兔等伤害严重,成活率只达到90%左右,同时生长速度慢。乔木灌木混交,不仅能保护和促进林木生长,而且能利用天然限制,使树木顺直,省去人工修整。
林粮间作,林菜间作。在林内实行林粮、林菜等间作,也是加快林木生长的有效办法。通过间作,不仅可以收获大量的粮食、蔬菜,而且可以对树木进行抚育、保护。1961年,全县林粮间作面积达一万一千四百七十亩,共产粮食六十五万多斤;林菜间作一万六千亩,共产蔬菜一千三百二十多万斤。凡是有间作物的林地,树木一般都树皮青嫩,枝壮叶茂,生长良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