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北京市纺织工人的学习榜样 韩茶仙高度重视产品质量 六年来织的四万多米长毛绒全是一等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4-09
第1版()
专栏:

北京市纺织工人的学习榜样
韩茶仙高度重视产品质量
六年来织的四万多米长毛绒全是一等品
新华社8日讯 北京毛纺厂先进挡车工、共产党员韩茶仙,六年来织的长毛绒四万二千多米,全是一等品。近两年来,她用同样重量的毛线,织出了比一般挡车工多3.5%的优质长毛绒。
今年3月,北京市纺织工会在纺织行业介绍了她的先进经验,号召纺织工人学习她对产品质量高度负责的精神。
北京毛纺织厂织长毛绒,是在一台机器上同时织两层,操作技术比织单层复杂得多。韩茶仙一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精心操作。按照操作规程规定,在织长毛绒的过程中,每隔十分钟左右要弯下身来检查一次底绒。这样做起来比较费劲,坚持下去很不容易。而韩茶仙总是踏踏实实地坚持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了不少疵点,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车间要求绒毛的长度在九厘米到十厘米之间,绒毛短了,成为次品,长了浪费原料。韩茶仙就想各种办法,把绒毛长度严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以内。有一次,织绒机的割绒刀架出了毛病,领班工人建议她采取加长绒毛的办法继续生产,韩茶仙却坚持找修理工修好刀架,使织出的绒毛不长也不短,既好又省。有一个时期,车间检验人员对绒毛短于规定标准的“割伤”事故没有采取措施加以制止,车间里“割伤”事故便多起来。韩茶仙认为这样做会造成次品,使国家受到损失,她不但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且更加注意严格检查,防止“割伤”事故产生,保证了长毛绒的质量。
韩茶仙是一个技术比较熟练的老工人,但是她仍然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补自己的不足。有一种“夹梭断头”,按老法接头花费时间多,接得不好时容易造成绒面“短毛”的缺点。有一次,韩茶仙听一个挡车工说用棉纺厂一种接头的方法比老法子好,她就认真学习、试验,掌握了这方法,使接头时间缩短三分之一,接头质量也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