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万里桥西一草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4-11
第2版()
专栏:四川通讯

  万里桥西一草堂
  新华社记者 周祖佑
在成都市郊万里桥西浣花溪畔,有一座幽美的房舍。这座房舍并非茅草建成,人们却一直把它称为“草堂”。
就是在这个地方,一千二百多年前,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曾经度过了四年左右的岁月,写出许多千古传诵的诗章。“草堂”,是杜甫给当时在这里营建的一座简陋茅屋的题名。从那以后,草堂这名字就和杜甫的伟大名字联结在一起。千百年来,有多少诗人游客到这里凭吊杜甫的遗迹,为草堂写下了热情洋溢的文章和诗篇。千百年来,这里虽然屡遭毁坏,但是人们却一次再次地把它修葺[qì]起来。如今,在解放前夕留下的破旧遗址上,人民又按照旧日格局重新整修起一座宏丽的诗人纪念馆。“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是朱德委员长1957年2月游览草堂时题下的对联,它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伟大诗人的崇高评价,道出了中国人民对草堂的热情向往和赞颂。
当人们沿着新植上行行桤[qī]木和垂柳的浣花溪水西行,透过森森的松柏,远远就可望见一带白色的照壁和粉墙。在红漆大门两旁,悬挂着写着杜甫诗句“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一幅对联。门上的横额上刻了两个大字:“草堂”。
进大门,穿过浓荫覆盖的小径,是被称为“大廨[xiè]”的敞亮的过厅,两翼有曲折的方形回廊,联接着草堂的中心建筑——诗史堂。诗史堂四周是精致的梅花木窗,正中屹立着一尊杜甫的塑像,老年的诗人背手捋须,正陷入深深的思索。塑像两侧是朱德委员长的对联,郭沫若题咏的另一幅对联也悬挂在塑像右方的粉壁上,对联是:“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由诗史堂往北,过木桥,穿“柴门”,柴门右首,掩映着葱茏翠竹,在清澈的池塘边,有一座水槛横跨在溪流之上。水槛的柱上留有前人题撰的诗句:“此地经过春未老,伊人宛在水之涯。”据说,诗人当年就在这里吟咏过“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等幽美的篇章。折回柴门,北通工部祠。祠里供奉着旧时的杜甫塑像。爱戴并承继了杜甫诗歌传统的宋代大诗人陆游和黄庭坚的塑像,也配享于左右。
不论亭、树、回廊,或是匾、联、塑像,草堂里的一切都粉刷得洁白,油漆得鲜亮,看不出过去一丝灾难兵祸的痕迹,处处显露着护理修葺的匠心。据说,今天草堂的建筑,大都是解放后根据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石刻草堂图样,经过细密考证和审缜研究,本着恢复旧观又有所发展的原则,精心整修起来的。即使一花一木的栽培,也力求在诗人作品里找到根据。
在这里,疏密有致地种植着杜甫生前喜爱的松、竹、桤、柟等种种树木。不久以前的冬天里,曲廊亭榭间,绿萼红梅,繁花竞放。如今,株株桃花又映照着春光。长夏里,水槛边将有盛开的红莲;到秋凉,树树丹桂又将送来幽香。这些花木多是近几年从远道运来的。“桤林碍日吟风叶”“雨裛[yì]红蕖冉冉香”……观赏着这些花木,人们会分外亲切地忆起当年诗人吟咏这些花木的名句来。
在今天的草堂,人们可以领略到当年诗人生活中的种种诗情画意,从草堂管理人员细致入微的搜集和安排中,还能够体会到这位现实主义诗人多难的生涯和他爱国爱民的深沉胸怀。这里新建的三间宽敞明净的陈列室,参观者终日不断。在一个个大玻璃橱里,整齐地排列着宋以来历代的各种杜诗版本、批注本和苏、波、捷、日等十四个国家的外文译本,陈放着照片、拓片、实物等有关杜甫和他同时代诗人的珍贵文物。有一间陈列室,悬挂的展品全部是名画家齐白石、于非闇、陈半丁等精心绘制的杜甫诗意画。这些画幅,有的描绘着诗人在《三吏》《三别》中表现的人民在饱经战乱后的悲惨生活图景;有的抒写诗人在夔府孤城伤时忧世的悲凉生涯;更多画幅的题材,取自诗人在草堂时期创作的两百多首诗篇。从这些诗和画里,人们不难了解,在从洛阳到华州的流亡道上,或在秦州、同谷度过的苦难日月,一直到他历遍忧患而稍得安息的草堂生活时期,这位伟大的诗人无时无刻不在关怀着祖国的命运和民生的疾苦,他的诗篇总是抒发着广大人民的悲哀和希望。
在草堂的四年左右的岁月里,杜甫过着“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的日子。太子张舍人送他丝织的褥段,他愧而不受,并在诗篇中“叹息当路子,干戈尚纵横,掌握有权柄,衣马自肥轻”,希望借以规讽奢侈忘形的达官贵人。他身经蜀中战乱,在诗篇中责备叛乱首领们“谈笑行杀戮,溅血满长衢,到今用钺地,风雨闻号呼”。那时期,不管近在咫尺,或是远隔千里,几乎国内每一次变乱,都会引出他在诗篇中的愤慨和叹息。即使草堂里一株枯棕或一树病桔,也会使他联想到人民悲凉病苦不胜盘剥的生活,发出“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的感喟。这里还有好几幅诗意画,都表现着诗人写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情景:在一个风雨惨淡的秋夜,破漏的遍地皆湿的草堂,在茕茕[qióng]灯火下,杜甫彻夜难眠。他由自己的饥寒而更深切地体会到千百万人民的忧患,振笔疾书,抒发出宏大理想。他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959年11月,陈毅副总理到草堂游览时,还特地题写了杜甫为草堂吟咏的两句诗:“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陈副总理在跋语中说:“此杜诗佳句,最富现实意义,余以千古诗人诗人千古赞之。”
诗人念念不忘的草堂,解放前夕曾变成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兵营和马厩,破落朽败,风雨飘摇。只有今天,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了国家的主人,这位终生关怀着国运民生的伟大诗人才真正得到人民如此深刻的理解,受到应有的尊崇和热爱。他的诗篇,他居住过的草堂,也才恢复了应有的光彩。
在今天的草堂,人们再也感触不到诗人当年描绘为“卧病荒郊远,通行小径难”的凄凉景象了。几乎每一个节日和假日,这里都接待着成千上万的游人。诗史堂前,翠竹丛中,一队队佩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在欢度队日,他们围坐一圈,静听着老师讲述杜甫的生平故事。在那边的水槛上和花亭畔,一些干部、工人在兴味盎然地诵读着杜甫的诗句,有的人还展开画纸,描绘下草堂的风光。有一次,我参加了草堂举办的赛诗会。那真是一个最热闹的节日。园内的梅花开得十分灿烂。许多作家和诗人,老教授和学生,都赶来了。那有着黑红的脸庞、粗壮有力的双手的,是杜甫当年曾悲悯其生涯的农民,也还有一些工人。如今,他们也拿起了诗笔。一个接着一个,这些工农业余诗人用最美好的词句,歌颂着党和毛主席,歌唱着今天的幸福生活和未来的美好理想。听着他们朗诵诗篇的嗓音,望着他们那欢乐的笑脸,谁能不浮想联翩?谁能不从心底激起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深沉的怀念和由衷的敬仰?让我们更加奋发地建设未来光辉灿烂的生活,这就是我们对诗人最好的纪念,就是我们献给草堂、献给伟大诗人的最好的颂歌。(附图片)
左图:杜甫草堂正门。门上的对联——“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系杜甫的诗句
上图:杜甫草堂珍藏的我国宋、元、明、清历代的各种杜诗刻本
新华社记者 金勖琪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