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4-11
第6版()
专栏: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
  唐小丁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是晋人张华《励志诗》中的两句。讲的山川,寓意在人。巍峨的山,比细微的尘土,不知大多少倍。可是,它不嫌弃尘土。也许正因为积聚了无数的尘土,才能够成为巍峨的山。江河的水,可算多的了。可是,它不断地纳细流,接雨滴,使他们涨满。也许正因为这样,才能够不涸[hé]不竭,浩荡奔流。
一个人,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在自己的修养方面,同他人比较,总是有差异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绝对地十全十美的人,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即使整个地说来,或者就主要方向说来,是比较高明和比较完善的人,也不是没有缺点和弱点的。缺点和弱点,同长处一样,是同时存于一人身上的。长处增加了,某些缺点和弱点克服了,在新的水平上和更高的要求下,一经衬照,又会发现新的缺点和弱点。修养没有止境,恰像时间没有尽头。只要不愿停止脚步,壮心不已,就不会满足,就要继续向前。
植物的生长,需要养分,养分从沃土、空气和阳光中得来。人们政治上、思想上和业务上的成长,也需要养分,养分从学习中得来,从实践和群众中得来。比较健全和比较成熟的人,是我们钦佩的。看到自己钦佩的人,在严肃地诚恳地进行自我批评的时候,或者谦虚地认真地向群众求教的时候,特别容易感到“山不让尘,川不辞盈”这两句话的光采。向别人求教,在许多情况下,是别人肯教和敢教的条件。自我批评,在许多情况下,是别人乐于批评和敢于批评的条件。《梁史》上有一句话,叫做“屋漏在上,知之在下”。在工作和生活中,一个责任更大、作用更大的人,他的优点和疏失,周围的人都了解得很清楚。用不让于尘、不辞于盈的精神,吸取别人的智慧和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成长就会加快,聪明和才干就会越来越大。“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把“道”看做我们说的真理,那就是真理在哪里,老师在哪里。好为人师,耻于下问,就有更多的可能背离真理。孟子曾说过:商汤对伊尹,齐桓公对管仲,都是“学焉而后臣之”。认为“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是不好的。要肯学习和肯受教,才能“大有为”(《孟子·公孙丑》下)。我们今天说的先当学生,后当先生,当好了学生,才能当好先生,也是这个道理,并且把这道理发挥得更深刻,更富有时代的特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