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继承和发扬工艺美术行业的丰富经验 苏州总结老艺人的传统技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4-13
第2版()
专栏:

  继承和发扬工艺美术行业的丰富经验
  苏州总结老艺人的传统技艺
本报南京12日电 江苏省苏州市工艺美术部门,积极挖掘和总结著名老艺人的传统技艺。从去年以来,已经初步总结了苏绣、剧装戏具、红木雕刻等十多种技艺,其中有著名艺人龚福祺的烫花,金静芬、李娥英的刺绣针法,吴?昆的苏式红木小件,任再昌的昆剧戏衣等文字资料和实物样本。
苏州市是全国重点工艺美术品产地之一,历史悠久,著名的老艺人很多,其中好些人年纪都比较大了。为了把这些老艺人毕生积累起来的技艺经验继承下来,苏州有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措施。他们首先对这些老艺人的工作,根据各人的专长,作了适当的安排。对于有特殊技艺的老艺人,大部分集中在工艺美术研究所或设计室,专门从事创作设计和传授技艺;对于技艺较高、身体健康的老艺人,则安置在生产单位担任艺术指导工作。少数年老体弱的老艺人,则半工半休,或在家里生产,并担任本行业的艺术顾问。这样,就使老艺人们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去回忆、整理和总结他们毕生的技艺经验。七十多岁的著名苏绣老艺人金静芬,擅长八、九十种传统刺绣针法,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去年以来,她就着手总结编写她的传统针法技术,绣制了四十多幅针法实物样本,并作了文字说明,成为学习研究古老的苏绣技艺的一份重要材料。著名的檀香扇烫花艺人龚福祺,去年以来,集中全力编写完成了烫花技艺的经验总结,还精心烫制了二十多种京剧折子戏的图案,使这门绝艺有了比较完整的资料。
许多技艺精湛的老艺人,文化水平比较低,只会做,不会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州市工艺美术部门采取了两种办法:一种是挑选一批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优秀青年拜老艺人为师,在实际劳动中学习,并采取“师傅讲,徒弟记,做到哪里,写到哪里”的办法,把制作过程全部记录下来,整理成文。另一种是邀请年老艺精、经验丰富的老艺人举行座谈会,从他们的漫谈回忆中,汇集点滴、片断素材编写资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