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阅读
  • 0回复

选用良种要因地制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4-14
第2版()
专栏:读者言论

  选用良种要因地制宜
一个已被公认的优良品种,有时在同一地区竟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去年秋收前,我在黑龙江省国营友谊农场七分场五队的一块低平地上,见到六十公顷“东农一号”大豆,秆高而粗,豆荚密麻麻的,在去年旱雨不均的情况下获得每公顷一吨五的产量。分场农业技术员吴宽告诉我,三年前,这个分场种的几乎都是“荆山朴”。1959年,二队引种了八公顷“东农一号”。当年秋收,全队的三百八十三公顷大豆,平均每公顷产一点零五二吨,而“东农一号”每公顷却产二点二吨。因此,“东农一号”名声大振,一下子就在这里推广开了。
但是,当我把“东农一号”高产的消息告诉十分场农业技师肖玉琇的时候,他摇摇头,苦笑着说:“‘东农一号’在我们这里已经信誉扫地了。”接着,他告诉我说:前年年底,他调到十分场后,发现当地都种“荆山朴”,就劝大伙不妨试种些“东农一号”。结果在一块新开垦的地上,半边种上“东农一号”,半边种上“荆山朴”,同时播、同样管。结果“东农一号”每公顷竟比“荆山朴”低五百多斤。
同是“东农一号”,种在同一个农场,为什么差别这样大呢?当我向九分场农业技术员寇亚臣请教时,他说:“东农一号”好,也不好;“荆山朴”不好,也好。关键在于把它种在哪里。在潮湿、肥沃的地里,“东农一号”的产量往往超过“荆山朴”;而在干旱、瘠薄的地上,“东农一号”的产量又常低于“荆山朴”。
由此可见,每个优良品种都有它的适应条件,离开了它所适应的条件,不管它具有多大的优良特性,也显示不出来。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林 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