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以心换心得知心——记中学校长傅仲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4-15
第2版()
专栏:

  以心换心得知心
  ——记中学校长傅仲肃
  侯文川 王婉容 孙霞珍
在重庆市第四十初级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傅仲肃工作的那间小屋里,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有时,一个老师满面愁容来和她谈心,告别时,眼睛里却含着满意的微笑;有时,在她的书桌上有人悄悄地留下一封两封热情的信,其中有老教师写的,也有青年教师写的,有的诚挚地倾吐自己的入党要求,有的坦率地反映自己的思想或是提出对教学工作的意见……。
傅仲肃从事教育工作已有二十年了。解放前,她曾经当过多年小学教师,懂得教师的甘苦。她对党的教育政策也有深切的体会。她时刻记住党的教导,满怀热情地关心教师的思想、工作、生活和学习,使他们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教好学生。
当有不同意见的时候
学校里有一位五十多岁的语文教师曹孟懿,她教学认真,遇事爱寻根究底,探讨问题。有一段时间,语文教研组要求推广
“精讲课”的经验,但是曹孟懿经过考虑,不愿轻率接受这项经验。她说:“到底好处在哪里呢?我不明确。依我看,还是扎扎实实地讲,才能讲得清楚、细致。”多数教师不赞成她这个意见,但又说服不了她。有人就议论她怕麻烦,喜欢独搞一套。曹老师听了很苦恼。这件事引起傅仲肃的注意。她仔细观察曹老师平时的教学态度,觉得并不是个怕麻烦的人,主要是对“精讲课”的看法不同。她想:“对每个教师的意见都应该仔细倾听、研究、比较,才能支持正确的意见呀!”第二天,她就和教导主任一道去听一位水平较高的老师上课,用“精讲课”的方法讲《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听完一堂课下来,傅仲肃觉得:这样讲课有好的一面,能适当地缩短课时,增加教材内容,但是也有不好的一面,一会讲这儿,一会讲那儿,学生时而翻页数,时而找行数,前拉后扯,反而不容易抓住中心。傅仲肃对教导主任说:“这样看来,曹老师的意见值得我们仔细考虑哩!”后来,语文教研组重新研究了这个问题,决定讲课要看具体情况,不要求一律。曹老师的意见得到了支持,心情舒畅了。
校长和教师之间
在深入教学实际中,傅仲肃和教师之间建立起亲密的友谊。她对每个教师的思想、工作、性情、爱好、家庭、健康状况都很了解。
有的教师要求学生严格,常常为个别不听话的学生暗暗生气。傅仲肃在听课和检查自习时,一发现问题,就及时帮助班主任对这些学生加强个别教育,自己也常常和学生攀谈,要他们体贴老师的辛苦,养成尊重师长的品德。有的老教师喜欢安静,没有课的时候,不习惯坐办公室。傅仲肃不止一次地提出:
“不要拘形式吧,在哪里都是一样。”如今,没有课的时候,几位老教师就愉快地回到自己的小楼,在安静的环境里孜孜不倦地批改作业。有时,夜深了,一些老师还在灯光下聚精会神地备课。这时,窗外又传来了校长的声音:
“早些睡吧,该休息啰!”
“傅校长,你光晓得关心别人,你自己也该早些睡嘛!”
她和几位女教师对门居住。在静夜的庭院里,人们常听到她们互相关照的说话声。
为了让老师们集中精力教好学生,傅仲肃在生活上对他们也是体贴入微。蒲元勋老师的家离学校较远,自从他爱人去世后,全靠他照顾年老的父亲和几个孩子,眼看他每天两头奔忙,过分劳累,校长心里十分不安。于是,她在党支部会上提出了这个问题,在学校住房不太宽裕的情况下,想办法和一位单身教师对调了房子,让蒲元勋老师全家搬到学校来住。搬家以后,蒲元勋生活安定多了,工作比以前也做得出色了。校长经常到他家去访问,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困难。
老教师当中生活习惯不同,嗜好不同。对这些小事情,傅仲肃也不放过,常常和炊事员、总务人员一起商量,尽可能在生活上照顾他们。
像大姐姐那样关心
学校里还有许多青年教师,怎样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是学校经常关注的问题。这几年,有的青年教师被安排到教师训练班学习;有的担任了学校团组织的工作;有的指定了老教师具体培养。傅仲肃以一个大姐姐的身份,关心着他们的成长。
有一次,爱说爱笑的青年教师邓淑华突然变得沉默了,学习不带劲,上课没有精神,有时情绪急躁。她从来不像这样啊,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晚上,傅仲肃怎么也不能入睡。一次,开完班主任会议以后,她留下邓淑华谈心:“最近,你的‘朋友’来信吗?”“没有。”邓淑华说话时,眼睛里含着泪水。刚刚走向生活的年轻人啊,莫不是在经历着爱情的痛苦?在团支部书记那里,情况得到了证实。傅仲肃就找了几个熟悉邓淑华的人一起商量,帮助她正确地处理了恋爱问题。几天以后,邓淑华的朋友来信了。这个年轻姑娘满面笑容,拿着信,飞快地跑去找团支部书记。从这一天起,邓淑华又恢复了她从前的朝气和热情,勤勤恳恳地工作着,学习着。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