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太原锅炉厂全面调整劳动组织 人员精干 工效提高 发挥技工特长、充实基层力量、减少非生产人员、调人支援农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4-16
第1版()
专栏:

  太原锅炉厂全面调整劳动组织
  人员精干 工效提高
  发挥技工特长、充实基层力量、减少非生产人员、调人支援农业
本报太原15日电 山西太原锅炉厂发动职工全面调整劳动组织以后,劳动效率比过去提高。以调整劳动组织前后都生产的零点八五吨锅炉和六十五马力蒸汽机为例,这两种产品的加工时间比调整劳动组织以前分别缩短14%和16%。
太原锅炉厂是在1959年由几个单位合并组成的,这几年来,随着生产迅速发展,增加了不少新工人,非生产人员的比例也扩大了。去年第三季度,工厂在研究提高劳动效率的时候,厂里有两个小组由于调整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的事例,引起了工厂领导上的注意。一个是铸工车间的化铁炉小组和浇注小组合并;另一个是机钳车间的机工和钳工由一个小组分为两个小组。化铁炉小组负责抬铁水、看炉、砸料,浇注小组负责浇铸零件,两个小组对工人的技术要求都不高。去年第二季度,铸工车间将这两个小组合并为一个小组,又调整了化铁炉出铁水的时间,在出铁水以前,大部分人做砸料、抬料、抬沙子的工作;出铁水时,大部分人做浇铸工作。这样,生产工人由原来的三十二人减少到十五人,每天出的铁水一样满足了生产需要。机钳车间的机工和钳工原来在一个小组的时候,一台车床跟前平均三个人,由师傅指导徒工操作。分开以后,按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实行定车床、定人员、定任务的办法,人员由原先的八十六人减少到五十三人,比较充分地发挥了技术工人的特长,提高了劳动效率。
工厂领导从这两个事例中看到,厂内的劳动组织和人员配备还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于是全面调整了劳动组织。如铆焊车间和锅炉车间,绝大部分是铆焊工,都能做锅炉;只不过铆焊车间主要做非标准设备,附带做锅炉,锅炉车间专门做锅炉;有些专用设备和工具,还得两个车间轮流使用,往往形成一方干活,一方窝工。两个车间合并以后,操作工人减少很多,干部减少一半,电焊机、卷板机等大型专用设备能集中使用,消灭了窝工,生产仍保持了原有水平。经过一系列调整,全厂合并了两个车间,撤销了两个工段,生产小组由三十四个合并为十九个,调出了一些新工人支援农业生产,非生产人员由占职工总数的25%下降到21%,有二十七名干部从科室调到车间担任主任、组长等职务,加强了基层工作的领导。
在调整劳动组织、减少人员以后,技术工人参加实际操作的时间增多了,这对提高劳动效率和提高产品质量起了好的作用。以锅炉车间冷作组为例,这个组和焊接车间的一个组合并以后,人员减少,任务增加,但由于干活的绝大部分是技术工人,每月加工、装配的锅炉比过去增加,锅炉返修率由10%下降到3%。部分科室干部特别是工人出身的干部下放到基层,既参加生产,又领导生产。铸工车间的造型小组原来的领导核心不够团结,不善于听取大伙的意见,生产较为落后。车间干部张海山到这个小组当组长后,发动工人研究了妨碍生产提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他和老工人胡效文一起改造了沙箱模型,使造型效率提高30%,毛坯铸件合格率由90%提高到95%,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这个工厂劳动效率虽然有了提高,但是企业管理工作还有缺点,工时利用率还不够高,正在研究改进办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