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河南五大特产 棉花 花生 烟叶 桐油 蚕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11-08
第2版()
专栏:

  河南五大特产
 棉花 花生 烟叶 桐油 蚕丝
河南经济主要为农业经济。农村中生产着大批的棉花、花生、烟叶、桐油、蚕丝,这些特产都是工业主要原料,如能源源供给城市工业,将促进纺织、榨油、卷烟等工业的发展。过去这些原料是帝国主义掠夺的对象,大部向外输出。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后,对外联络断绝,产量缩减。解放后,由于人民政府积极扶助和大量收购土产,已逐渐转变了过去的萧条状态。
河南五大特产如下:
棉花:产棉区地质气候适宜,棉产多至二百八十万亩。陕州以西黄河南岸灵宝、阌乡等六个县,植棉是农民的主要生产,棉质最好,纤维细长。另外还有南阳、邓县等十三县,棉产亦很丰富。以上各区产额年约九千三百余万斤,以郑州为中心,多运往西安、天津、汉口、上海。
花生:自郑州至商邱三百余里的黄河中流为花生产区,以开封一带为中心区。该地区因河道变化,大部均系青沙土壤,最宜种植花生。日寇侵占时期敌人低价收买,农民过于吃亏,全省产地缩小至二百三十四万亩。国民党统治时期,横征暴敛,产地又降至八十三万三千余亩。解放后政府提倡榨油生产,银行贷款扶助,贸易公司大量收购花生油,生产又有起色。今年仅开封、通许等十县调查,种植花生九十三万九千八百余亩,可产花生一万万斤。
烟叶:河南北纬三十二度左右是重要产烟区,气候温暖高燥,土质含多量磷、钾、钙三要素,宜于烟草生长,品质优良,名驰中外。整个产区分布于襄县、许昌、邓县等十余个县,植烟面积达六十五万八千余亩,年产约七千八百十八万六千余斤,质量以襄县最佳,叶片厚而大,富油质,味清高醇正,许昌、邓县次之。过去盛销沪、汉、南洋等地,后因英美帝国主义烟草公司有计划地压低烟价,农民所得反不如其他农产品。解放后政府大力扶植,并在许昌成立大丰烟草公司,打开对外销路。
桐油:桐油也是河南出口大宗,豫西接近陕西地区为主要产区,以西峡口、南召、西坪为最。据西峡口一地调查,年产约三十万斤。抗战开始,国民党政府禁止桐油出口,实行统购统销,不准农民自由买卖,加以恣意砍伐桐树,产量日益下落。解放后,政府虽经号召恢复桐油生产,因受摧残太甚,地方土匪未能清除,经常出扰,交通受阻,未能很快恢复。
蚕丝:蚕丝的出产可分为三个区域:(1)商柘蚕区:包括商水、沈邱、商邱、柘城、淮阳等十四县,每年产茧约一万担左右,占全省产量四分之一。年出生丝约千担左右。(2)宛南蚕区:包括南阳、镇平等十余县,年产一万四千六百担,占全省产额三分之一,本区茧质较好,年出生丝约十三万四千余市斤,黄白丝各一半。(3)潢光蚕区:包括汝南、信阳、潢川、光山、固始等十余县,年产生丝九万五千斤,占全省产量四分之一。此外,柞蚕丝产量也很丰富,伏牛山脉中之鲁山、南召、嵩县、镇平、内乡等县为主要产地。据三十六年统计,年产茧六万九千担,可缫丝三十四万八千余斤。共计以上各区,每年可产绸二十八万匹。
                  【新华社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