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积极培养“田秀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4-17
第2版()
专栏:读者建议

  积极培养“田秀才”
“三年易成文武举,十年难考田秀才。”积极培养农业生产技术能手,不断补充农业生产的技术队伍,是当前组织农业生产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最近,我们下乡调查研究生产队的经营管理,发现有些地区缺少农业生产技术能手。以湘潭列马公社列马大队为例,现在有劳动力一百九十二人,生产能手只有三十四人。这三十四人,有三十个是老年人,新成长的青年能手只有四个。特别是许多技术性较强的农活,如浸种育秧、打苎麻等等,老年人看到青年人不会做,都非常着急,耽心失传。
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一是几年来对积极培养农业生产技术能手重视不够;二是在劳动管理工作中,只注意劳力强弱和耕作数量多少,忽视了按技术、按质量评工记分。这就造成了青年人不愿学技术,误认为只要有力气就行。有些青年人甚至还认为老年人的经验是“老一套”,“不中用”。这样下去,将会给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困难。
如何培养新的农业技术能手呢?一些干部和社员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教育社员既要积极推行新技术,也要继承行之有效的老经验。通过多种办法鼓励青年人积极学习技术,同时鼓励有技术的老农热心传授技术,培养接班人。
二、坚持多劳多得原则,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对技术性较强的农活要适当给予技术补贴。
三、在派活时,注意技术强弱的合理搭配,组织老手带新手,师傅带徒弟,在生产实践中互教互学、边教边学、做什么就教什么。同时,要尽量继承过去农村中父教子、兄教弟、长辈教晚辈的优良传统。为了推动这项工作,农村干部也可以拜老农为师,带头学技术。
湖南湘潭 劭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