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经常研究自然特点 不断改进作业方法 赵先海采伐组贯彻实事求是精神连年安全高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4-17
第2版()
专栏:

  经常研究自然特点
  不断改进作业方法
  赵先海采伐组贯彻实事求是精神连年安全高产
新华社成都16日电 四川省川西森林工业局赵先海采伐组,认真研究高山林区的自然特点和生产特点,不断改进作业方法,做到安全高产。
这个采伐组从1953年成立到现在,年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全组二十四个人,平均每人每年采伐木材一千零七十五立方米以上,比去年四川林业系统全年平均每个人采伐工效高10%左右。今年第一季度又提前完成了采伐任务。采伐组从成立以来,年年被评为先进生产集体,1959年出席了全国群英会,今年又出席了四川省工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赵先海采伐组一直在海拔三千米左右的高山原始林区采伐木材。这里,山高谷深,路隘地滑,气候恶劣。冬季由于天气奇寒,不进行采伐。伐木工人每年在3月前后上山,10月左右下山。1953年11月,赵先海采伐组和其他几个采伐组的工人,冒着漫天风雪,爬上雪山,进行冬季采伐的试验。他们改进作业方法,战胜了大风大雪造成树木不能按一定方向伐倒,树皮冻结不容易锯进等困难,使试验获得成功。
赵先海和他的组员们从这一次试验中得到启发,于是经常注意研究自然特点,根据自然条件变化,相适应地改进作业方法,提高生产效率。有一次,赵先海锉了一把新锯,锯树轻便省力。后来,他去外地参观访问回来,再用这把锯伐树,就非常吃力。他把先前锯的树筒断面拿来和新锯的树比较,发现这是由于气候变干燥,树木含水分减少,变得干涩而引起的。他又想到有的锯子夏秋两季用来锯杉树很好,到冬天锯树却常常断齿,但是在春天用来锯桦树又很好。经过分析研究和一段时期的摸索试验,他和组内工人大体摸索到在不同季节里几种主要树木的木质变化情况,总结了用什么型式的锯子最适合的经验,从而创造了一套“四季锉锯法”。比如,冬天树木冰冻,木质硬,他们就将锯齿的齿尖锉得平齐一些,增强它的破碎能力。夏秋水气上升,木质软,锯木屑出得多,就将锯齿间的齿仓锉得宽深一些,以免齿仓被锯木屑充塞,锯条容易被卡住,拉起来费力。他们采用这套方法,提高了采伐工效,减轻了劳动强度。
赵先海采伐组起先也和其他采伐组一样,用“先吃肥肉,后啃骨头”的方法先采好林地,后采坏林地。后来,他们在生产中感觉到,在坡度小、树种好、树林密的林地和夏秋天暖季节,采伐工效较高,也容易做到安全生产;相反,在坡度大、树种不好、树林稀疏的林地和冬春雨雪多的时节,采伐工效较低,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根据这特点,他们在安排全年生产时,实行夏秋采距离工棚较远的背阳林地,冬春采距离工棚近的向阳山坡;夏秋采伐疏林,冬春采伐密林。在每天的生产安排上,根据天气好坏,实行晴天采陡坡林,雨天采缓坡林。在人力安排上,在树林密、地势较平缓、生产条件较好的林地,安排技术力量差一些的生产互助组去采伐;树林疏、地势陡险、生产条件较差的地方,安排技术力量较强的生产互助组去采伐。这样,就使自然条件、气温变化给生产带来的不良影响减少,做到生产能够比较均衡地进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