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浣花草堂八景题略》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4-17
第6版()
专栏:

  《浣花草堂八景题略》跋
  阿英
杜甫浣花草堂诸记,以左岘(湘南)撰本考据最为精详,仇兆鳌已收入《杜诗详注》附册中。岘,康熙时人,疑当时之草堂已非旧址,但据杜诗,肯定草堂“背成都郭,在西郊外,万里桥南,百花潭北,浣花水西”。此说与钱谦益同,惟钱谓“在西郊碧鸡坊外”。《寰宇记》称其地属犀浦县。
草堂专集,乾隆时,何明礼辑有《浣花草堂志》八卷,搜罗详备,惜体例不纯。近人有《工部浣花草堂考》。图本,有嘉庆石刻《草堂图》,实即景物部位示意图,殊无意境可言。成化十七年(1481)遗碑诗,称草堂寺旧传八景,曰梵安兰若,曰工部草堂,曰百花潭水,曰万竹山房,曰石桥通济,曰泉井源深,曰官庄柳荫,曰古道柏森。非以草堂为主也。专写草堂,其艺事又可称者,所见有木刻《浣花草堂八景题略》一种,书约刊于清代中叶。八景皆杜诗中所载,非后人虚拟,其目为:浣花溪(见右图)、蓬门、沧浪亭、草亭、水槛、水竹居、草堂、孤松。并有“杜文贞公像”。作图者,小溪释祖权;题略者,锦江释悟朗。悟朗,曾“居浣花溪上,主持先生之堂,奉祀先生之像,时读先生之集”(叶正卿叙),与祖权并工书画,熟习草堂景物可知。
左岘云:“有公诗,即草堂如见”。祖权杜甫像赞云:“忠君爱国,忧时匪狂,千秋作者,视此草堂”。实则杜甫之热爱人民,热爱自然与生活,于草堂经营及草堂生活诗中,虽极细微处,亦无往而不见之。有图当更足资流连。故图叙言,为“仰慕先生,访先生之迹者”,提供“证据”。八景图略于此弥足重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