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紧握诗歌接力棒,创造社会主义新诗歌新文艺 首都举行伟大诗人杜甫诞辰纪念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4-18
第1版()
专栏:

紧握诗歌接力棒,创造社会主义新诗歌新文艺
  首都举行伟大诗人杜甫诞辰纪念会
郭沫若在开幕词中说:杜甫对人民的灾难有着深切的同情,对国家的命运有着真挚的关心;他的诗歌真实而又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思想性和艺术性得到了高度的结合。
新华社17日讯 世界文化名人、中国伟大诗人杜甫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今天晚上在首都政协礼堂举行。
纪念大会是由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
首都各界一千四百多人参加了纪念大会。应邀出席纪念会的还有各国驻华使馆文化官员和斯特朗、凯尔、西园寺公一等在京外国和平人士。
纪念大会由郭沫若、陈毅、茅盾、包尔汉、陈叔通、张奚若、楚图南、巴金、朱光、柯仲平、赵朴初、刘芝明、萧三、臧克家、游国恩、阿英、何其芳、冯至等组成主席团。
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郭沫若主持纪念会。他在开幕词中分析了杜甫所经历的安史之乱前后急剧变化的时代背景。他说,没有经过安史之乱以后的生活,不曾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我们相信杜甫是不能成其为杜甫的。杜甫对于人民的灾难有着深切的同情,对于国家的命运有着真挚的关心,尽管自己多么困苦,他是踏踏实实地在忧国忧民。安史之乱以后,举凡政治上、经济上的重大事件,杜甫所能接触到的人民的疾苦和愿望,他都用他的笔蘸满着血泪,把它们写了出来。他的诗歌是当代的一面镜子。他所反映的现实,既真实而又生动,沉痛感人,千古不朽。
郭沫若说,杜甫的诗歌十分突出地具有严格的格律、深刻的表现、充沛的气势、雄厚的魄力,形式与内容相合无间,而使人不得不深受感动。思想性和艺术性,在杜甫的诗歌里,得到了高度的结合。
郭沫若说,今年恰巧是李白逝世一千二百周年。李白和杜甫是像亲兄弟一样的好朋友。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跟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不灭的光辉。我们要向杜甫学习,也要向李白学习。
郭沫若最后说,诗歌的接力棒又在我们的手里了。我们要无愧于李白和杜甫。我们要不断地努力,在三面红旗的照耀之下,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诗歌、新文艺而贡献出全部力量,完成我们的时代所交给我们的文艺使命!
接着,北京大学教授冯至在纪念会上作了题为“纪念伟大的诗人杜甫”的长篇报告,详细介绍了诗人的生平和创作。
纪念会后放映了电影纪录片《诗人杜甫》,并由查[zhā]阜西朗诵杜甫诗篇《哀江头》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俞振飞和言慧珠表演昆曲《小宴惊变》。(附图片)
  图为杜甫纪念大会会场  新华社记者 张赫嵩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