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维吾尔族的珍贵音乐遗产 《十二木卡姆》在乌鲁木齐专场演出 全部乐曲包括一百七十多首曲牌和七十二首乐曲,内容丰富多采,演唱一遍需二十多小时。最近演出了其中部分节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4-18
第2版()
专栏:

  维吾尔族的珍贵音乐遗产
  《十二木卡姆》在乌鲁木齐专场演出
  全部乐曲包括一百七十多首曲牌和七十二首乐曲,内容丰富多采,演唱一遍需二十多小时。最近演出了其中部分节目
新华社乌鲁木齐16日电 我国珍贵的音乐遗产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意即十二部大套曲),最近在此间举行的一次专场音乐会上显露了它丰富多采的蕴藏的一角。《十二木卡姆》中的个别节目近年来曾在国内外演出过,但是像这样的专场演出还是第一回。
全部《十二木卡姆》共包括一百七十多首曲牌和七十二首乐曲。在天山南北,到处可以听到人们歌唱着《十二木卡姆》中的一些动听的曲调。特别是遇到盛大节日、庆丰收或举行婚礼的时候,木卡姆的演唱更是增加了欢乐。《十二木卡姆》中有许多优秀的民歌、古典歌曲、舞蹈歌曲和舞蹈乐曲等,如果从始至终演唱一遍需要二十多个小时。这些丰富的音乐遗产,千百年来都依靠手口相传,并无乐谱和文字记载。解放前由于民间艺人的雕零流散,能演奏全套大曲的老艺人只剩下两三个年届古稀的了。新疆解放后,自治区文艺部门四处访求民间老艺人,大力进行搜集整理,把《十二木卡姆》从快要失传的状况中抢救了出来。这次专场演出的十三个节目,有完全是传统的,也有略经整理加工或改编的。
音乐会上,维吾尔族著名民间艺人阿布都古里的唢呐独奏保存着完整的民族风格。用唢呐吹奏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欢度年节时的一种传统文娱活动。嘹亮悠扬的唢呐声给人们带来了浓烈的欢乐气氛。帷幕刚开,阿布都古里几声轻缓的序奏便划破了舞台上下的静谧[mì]。随着手鼓的伴奏,唢呐声转入高亢,催促着应邀前来串舞的铁工吐尔逊走下乐台。这位习舞已经三十年的业余艺人,擅长木卡姆中的全部舞蹈。他的舞步合着《木夏乌热克木卡姆》乐曲的旋律,时急时缓。而阿布都古里的唢呐曲子又那样地善于转化,刚刚舒缓下来,立刻又把舞蹈引入了高潮。不断形成的高潮使人记不清它已经是第几次了,每次高潮都不是简单的重复,都给人带来新的兴奋,使人想像起维吾尔族农民节日欢会的热烈情景。
乌买尔阿洪的独唱,表达出维吾尔人豪迈而又谦逊的性格。他用感情深沉的《拉克木卡姆》曲调来伴奏和歌唱,沙塔尔琴弦在他手中奏出的柔和音调,同他的朴实深厚、感情饱满的歌唱配合得十分和谐。
帕夏·依夏诺娃的女声独唱,配合着选自《艾介姆木卡姆》的乐曲。她在琴声中热情洋溢地唱道:“春日来临,受苦人变得年轻,艳红的劳莱花在开放,沉死的荒原在复生。”这段原来属于散板的乐曲,现在改成了三拍的拍节,曲调也稍加改动,因此在节奏上同抒发人们今天思想感情的新歌词取得了谐和一致。
器乐合奏的《木夏乌热克木卡姆》等,是经过改编的节目。这些节目演奏时,由于在传统乐器之外引入了大、中、小提琴等乐器,音乐效果更加强烈了。
自治区民族歌舞剧团演奏的《乌夏克木卡姆》,表现了流行于北疆的木卡姆的完整演奏程序:散板序唱、叙事歌组和歌舞三个部分。其他节目的演奏内容,是选自流行于南疆、北疆、东疆等地区的不同木卡姆中的一些片断。这些节目丰富多采,让听众欣赏到了各地木卡姆的音乐特色。
这次演出的每个节目,都博得各族听众的经久不息的掌声,有些听众甚至对自己特别喜爱的演奏报以无比兴奋的长啸。帕夏、巴赫尼莎、阿布都古里等演奏的节目,都在听众的坚请下一再重演。(附图片)
这是“乌夏克木卡姆”中的序唱。“乌夏克木卡姆”,流行于新疆北部。它的演奏程序包括散板序唱、叙事歌组和歌舞三个部分  
              新华社记者 李义芳摄(传真照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