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巴格达风物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4-19
第5版()
专栏:

  巴格达风物散记
巴格达的冬天
凡是1月间到过巴格达的人总会告诉你,那里并不如通常想像的那样炎热。相反,巴格达的冬天是寒冷的。在巴格达度过冬天并不舒服,那里的房屋大多没有御寒设备,一般人家既无地下室,也缺少火炉。过去,当地的建筑师给英国人的住宅设计了一种荷兰式壁炉,但是,这种壁炉多半成了装饰品。因为巴格达附近没有林木,必须从北伊拉克和库尔德斯坦运来劈柴。
在过去深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剥削和压榨的年代里,巴格达的穷苦居民只能住在土屋里。冬天到来时,他们在屋里生一个小炉子,用牛粪和干草制成的干粪饼作燃料。夜里盖着薄薄的被子,在粪烟的熏呛中取暖。那些有钱生得起火炉的人,则用汽油作燃料。
彩色的雾
巴格达缺少雨水。例如,1959年全年只下过七次雨。每当阴云密布,雨从天降的时候,这里的人们便感到节日般的快乐。雨,可以暂时涤新空气,洗刷一下被尘土覆盖着的街道。
风凶猛地把叙利亚沙漠上空的沙土撒向巴格达。沙土侵入住宅的衣柜和储藏室。3月初,人们可以在巴格达看到一种彩色的雾。早上,尽管空中没有阴云,天却开始变得黑暗起来。散播在高空中的细软的沙土,形成了一种富有幻想的桔红色的气层。这时候,仿佛有一个超等威力的唧筒吸尽了枣椰树顶端的鲜艳的绿色,使枣椰树发黄,转瞬之间变得好像衰老了很久似的。巴格达的街道上也出现了更大的奇迹:百步以内,什么东西也看不见。汽车行驶时要开着灯,但灯光变成了蓝色。汽车挡泥板上的小黄灯则发出绿色的光芒。
到了早上九点钟,连五十步以内也看不清楚东西了,天暗得像发生了日蚀一样。这时候,从沙漠吹来的沙土开始降落到城里。底格里斯河岸上的烤鲜鱼
充满生气的底格里斯河同巴格达是分割不开的。河上架着现代化的桥梁。人们在古老的游记里读到的那种圆形皮划子,早已从河上消失。据说,它们迁移到南方下游去了。但是,底格里斯河岸上的传统的烤鲜鱼依然以美味飨[xiǎng]人。
傍晚时分,在巴格达的河沿地区,可以看到通常是用树枝搭成的篱笆围起来的一堆堆的篝火,篝火旁边放着盛鱼的水桶。人们正在卖鲜鱼。当买主在桶边停下来时,卖鱼人从桶里捞出鱼来,任顾客选购。如果顾客不中意,他立即从河里打捞另外一种鱼。巴格达的鱼很好看,像是介乎鲤鱼和鲶鱼之间的东西,谁也叫不出它的名字来。卖鱼人以灵巧熟练的动作把鱼腹剖开,“翻转”过来,放在木钉上,在炙热的篝火上烤,一直烤到变成金黄色为止。然后,再把鱼放在热灰上,这样就制成了“马兹古夫”烤鲜鱼。买鱼人要么盘起腿来坐在篝火旁边,享用这份美味,要么走到稍远一点的地方,坐到条凳上去吃。这时候,就会有人来卖阿拉伯面包、西红柿沙拉和葱拌辣椒。
伊拉克椰枣
伊拉克不仅富有石油,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椰枣供应国,年产椰枣四亿公斤。
伊拉克共有枣椰树三千万棵。从椰枣的生产可以看到伊拉克人民是多么勤劳。人们尝到伊拉克枣的甜蜜时,可不要忘记这是伊拉克劳动人民的血汗换来的果实啊!
伊拉克的蜜蜂很少,风也是懒洋洋的,有时整天看不到树叶摆动。因此,椰枣完全是依靠人工授粉。从4月底到5月初,人们携带着钢钩和用黄麻制成的宽宽的缆索走进枣椰林。他们用绳子和小木棍把缆索扎在大腿附近的地方,很快爬上树去,用刀子削去头一年结过果实的发黑的残枝剩叶,砍掉保护枝条的尖枘[ruì]。然后,再爬到树顶去,从口袋里取出细细的带有雄花的枝条,同时分开雌花的花序,把有雄花的枝条插进去,并且小心翼翼地给它合上。人们做完这道工序之后,一切就听凭椰枣自己的努力了。过了一些时候,花序上的枝条伸展出来,开始结出果实。
(卡奕根据苏联《环球》杂志的材料编写)(附图片)
  图为给枣椰树进行人工授粉时的情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