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不要小看了“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4-19
第6版()
专栏:

不要小看了“小”
  章大熔
“小”,这个字最容易被人小看。例如,“微小”、“细小”、“小事”、“小节”等等,都是常常被人忽视的:“微小”则不足道;“细小”则不足为;“小事”则不管;“小节”则不拘。至于在旧社会,被那些“大人先生”呼为“小人”、“小民”的,更是受到鄙视。今天新社会,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再没有谁敢鄙视他们了;“小人”、“小民”这类字眼只有在古书上才见得着了。可是有不少人,对于“小事”、“小节”、“小问题”这一类的“小”,常常还是一概不予重视。
世界上一切的“大”都是由“小”而来的。人是先做小孩,后做大人;求学是先当小学生,后当中学生、大学生;大楼房是由一小块一小块的砖砌成的;大运河是由一小锹一小锹的挖出来的;我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是由建立一小块一小块的红色根据地发展起来的;一切伟大的事业也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小处着手做出来的。
世界上最小的事物里面,往往蕴藏着最大的力量。以自然界的现象来说,最小的莫过于原子里面的基本粒子了。据《十万个为什么》介绍:五十万到一百万个原子,一个紧挨着一个排起“长蛇队”来,也只有一根头发那么细的一点点。至于基本粒子,那更小得无法比拟了。但正是这种最微小的东西,放出了现今世界上最大的能量。每一公斤铀(U235)全部裂变而放出的能量,相当于二百五十万公斤好煤全部燃烧时所放出的能量。这些煤如果用火车来装,得装三四十节车皮。原子虽小,力量可谓大矣!再以社会现象来说,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建立的红色根据地,开始也是很小的,叫做“星星之火”。但是曾几何时,“星星之火”演成了燎原之势,终于在全国取得了胜利。我们在土地改革中,访贫问苦,扎根串连,不厌其烦地一户一户、一人一人地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工作,这种工作看起来也是很“细小”的。但正是这种“细小”的思想工作提高了农民的阶级觉悟,形成了轰轰烈烈的斗争局面,把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摧毁了。
“小”常常是“大”的基础。许多“大”是由那些开始并不被人十分注意的“小”发展成长而来的,或者是由许许多多的“小”积累起来的。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话都包含着一个朴素的真理:要想达到远大的目标,就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工作,一件事一件事、一点一滴地做去,不怕烦琐,不图简便,“不以善小而不为”,更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和投机取巧的想法。
这当然不是叫人纠缠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陷入事务主义的圈子,以小失大,忘掉原则。而是要把雄心大志和扎扎实实的作风结合起来。既要有筑“九层之台”的崇高理想,又要有勤勤恳恳挑土的精神;既要有“千里之行”的远大目标,又要有踏踏实实走路的作风。
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里,大事很重要,小事也不能忽视。至于有些人只愿干大事,不愿干小事,好高骛远,好发空论,结果总是要吃亏的。三国时候的马谡,失去了街亭还丢掉了自己的脑袋,害人又害己。值得后人引以为戒。
其实,有些问题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小”,实际上并不小。例如,“小不忍则乱大谋”;“一不小心全盘皆输”;一个小孔使整个大堤决口,等等,这里的“小”实质上是关键性的“大问题”。《吕氏春秋》有云:“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