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阅读
  • 0回复

参观少数民族文物展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11-08
第4版()
专栏:

  参观少数民族文物展览
柏生
在艺专,清华大学主办的台湾西藏西南少数民族文物展览,是一个对于研究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极有意义的展览。
展览会的会场布置成三大部分,首先是丁惠康医师捐赠的台湾高山族文物展。高山族原是台湾岛上的土著少数民族,现居于台湾西部的高山上以及东南的红头屿小岛上,这里被称为“番地”。这个民族包括了七族——拔旺、慈乌、达雅、蒲能、沙西得、阿美和耶美族。由展览的饰物、照片、木雕与武器中,可以知道他们各有自己的语言,而无文字,只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记事。他们崇拜着祖先与图腾,在陈列的许多木雕像中,可以看出他们生活的朴质纯真。他们不但崇敬个人的英勇,同时也有着集体的生活。在不断的斗争中他们已进入农业社会。
第二部分是西南少数民族的文物展,这里包括了云南、贵州、广西、湖南西部以及西康东南、四川南部等辽阔的西南边疆所分布的西南少数民族。人口大约有一千余万。从各族的服饰、用具以及边民模型中,可以看到不同地域居住的苗、彝等族的生活情况。
在陈列的许多照片上,描写着苗、彝等族人民的勤劳生产与愉快活泼的生活风趣:辛勤的织布、栽秧、打谷、捉鱼,而每逢节日或大集会时,更欢欣的聚集在山野,穿上美丽的服饰,把六笙、铜鼓等乐器拿来尽情的欢乐着,新年跳月、新年赛马等则更是饶有风趣的一种集会。
苗夷族的妇女们,不但每天从早至晚从事于粗重的劳动,而且还抓取时间去制作极精致的饰物,她们的刺绣极精美。有一种“腊缬”的作法,以蜂画成花纹,而后染色,这是中国隋唐时最流行的,今仅在苗夷区仍风行。在湘西及黔东的苗族中,妇女更特别讲究服饰和银饰。
从这些西南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中,会清楚地看到他们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有的已进入奴隶社会,有的则已步入封建社会。
第三部分是西藏文物,从所陈列的许多文物中,可以看到西藏人民生活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种是游牧的藏族,一种是农业藏族。他们的社会组织大都保留着古老的封建制度,信仰着喇嘛教、崇拜活佛。在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严重的封建剥削下藏族统治阶级与贫民生活的悬殊。
三个展览都看完了,走出了展览室的门,人们会有一种深沉的感觉。是的,这些肩负着苦难的少数民族的人民,正热切地希望迅速地帮助他们获得解放,发扬他们的民族文化,提高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早日摆脱愚昧落后的境地。(附图片)
清华大学举办之少数民族文物展览一角。
(本报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