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不妨多做几次“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4-20
第6版()
专栏:大家谈

  不妨多做几次“牛”
  萧风
前几天,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刚从羊城演奏归来,在北京剧场举行小提琴独奏音乐会。我好容易购得两张票,当我询问另一同志去不去的时候,他微笑了一下说:“我去听音乐会,那岂不是对牛弹琴?”这话听来像是自谦之谈,却使我感到有些话外之音。因为我对于音乐也纯然是一个门外汉,我去听音乐会,难道不也是“牛”吗?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比之子期,自然我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不能像他那样能够从音律中辨出哪是泰山哪是流水。但我想钟子期也并非“生而知之者”,恐怕也是“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作为一个普通的听众去欣赏次把音乐会,自然不敢有什么奢求,但也不妨多做几次“牛”,听多了,听久了,总还是有所收获的。
欣赏音乐如此,学习、做任何工作,我想也应如此。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都需要有一个实践的过程,都需要有“牛”那种犟[jiàng]劲。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中,对“对牛弹琴”作过全新的解释。他说:“对牛弹琴这句话,含有讥笑对象的意思。如果我们除去这个意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为什么不看对象乱弹一顿呢?”现在,我们如果这样说,弹琴的人弹对了,并且都是泰山流水之音,而我们一些被尊重的对象,却不愿意去做“牛”,那岂不辜负了弹琴人的一片心意吗?
当然,以上所说只是一个比喻,每个人爱不爱听音乐,那是个人的兴趣问题,一点也勉强不得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