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政治经济学教程绪论(22)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其特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11-08
第5版()
专栏:

  政治经济学教程绪论(22)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其特点
王学文
  第二章 经济运动与经济规律(法则)
  第三节 经济运动与经济规律(法则)
阶级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基本规律
社会经济运动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在阶级社会里促进经济发展的,既如第一章里所说的,有作为推动因素的生产力及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以及政权形式和科学文化等等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也有旧的生产关系,政权形式以及旧的意识形态等等因素。因此生产力必须要与旧的生产关系等不能适应生产力并束缚生产力本身发展的一切障碍物斗争。可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并不是一根直线式的,当它遇到旧经济旧生产关系等的阻碍束缚不能突破时,就不得不走迂回曲折的道路(但也不会是多么长久的曲折),经过一定的迂回曲折,最后突破这种旧的经济,旧的生产关系等,即经过革命的手段摧毁旧的政权,旧的经济,旧的生产关系,建立起新的经济新的生产关系与新的政权,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并使它不断的向前发展。并且只有这样,经济才能得到发展,社会也才能得到进步。这便是阶级社会经发展的共同的基本规律,同时也就是阶级社会变革的一般的基本规律。
历史上共同的经济规律与各时代不同的特殊的规律
在社会经济运动中,我们可以看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它们两者统一的生产方式间是有着一定的关系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各时代的经济,即前一时代的经济与后一时代的经济,也有着一定的联系。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到社会经济运动中是有着一定的规律的,即有着一定的法则的。即使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经济规律也是客观地存在,带有客观的必然性。
所以,经济是按照本身的规律(或法则)运动着,发展着的。在阶级社会里,这种经济规律是客观地存在着,是离开人们的意志而独立地存在着的,它不管人们认识到或者没有认识到,愿意或者不愿意,感觉到或者不感觉到,而在经济运动本身中客观地存在着,并自己运动着。它们是自发的,自然的性质的。这种规律对经济起着领导支配的作用。不管历史上任何时代的经济,任何一种的经济运动,都要受到一定的经济运动的自然规律的支配。因此,历史上各个时代都有自己一定的特殊的经济规律支配着每一个时代的经济。历史上各时代都能共同适用的经济规律固然也是有的,可是我们不能够以为只认识了这些共同的规律就足够了,我们还必须进一步认识各时代社会经济的特殊的规律。例如:任何历史时代,人们为了生活,都必须从事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但要从事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必须具有生产的两个要素,这是任何历史时代都是共同的规律。可是,假使我们只认识了这一点,那只是空洞的、抽象的认识了经济,因为生产的两要素(人的与物的要素),在历史上各个时代有着各个时代各不相同的结合形式。例如:原始共产社会;生产手段是社会公有的,劳动力的所有者,同时就是生产手段的所有者,他们就在这样的结合形式下进行生产。古代社会,不但劳动者——奴隶,没有生产手段,而且连劳动者本身——奴隶本身亦为奴隶主所私有,劳动者——奴隶必须在奴隶主的管理、支配、监督、鞭笞之下与生产手段结合,才能进行生产。在封建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里,劳动力与生产手段的结合也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形式。又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原则,对于历史上各时代任何社会都是适用的,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一般的、抽象的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乃是空洞无内容的,我们必须从各个时代各个社会的经济中,或者从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各种经济中,来观察生产力怎样历史地、具体地决定生产关系,才有一定的具体的内容,才能对这一原则,有具体的、深入的、生动的了解。
非阶级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这里应当特别谈到非阶级社会,即原始共产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在非阶级社会里,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与阶级社会的有着根本的本质上的区别。例如:原始共产社会,当它还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发生成立以前,当时平等的、同血族的生产关系是与当时低下的生产力相适应着的。当时原始共产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便是这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适应一致。但到原始共产社会的末期,由于私有财产(生产手段的私有制)与阶级的出现,与它们逐步的发展,新的生产力与旧的生产关系的矛盾斗争,也随之而产生,并成为社会经济运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最后原始共产社会便没落死亡,被较高一级的古代社会(奴隶社会)所代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