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傅山的杂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4-24
第6版()
专栏:

傅山的杂文
山西省博物馆收集了很多傅山的手稿。当我在那里看到了傅山批注的《山海经》、《墨子》、《荀子》等手稿,我是非常兴奋的,因为傅山生在明末清初的一个动乱时期,所以他的著作很多当时没有出版。
傅山,字青主,山西太原人。为了避免清廷的耳目,他的别号非常多。他的诗文,风格相当高。他精于书法又善画,他懂医学又通理学。他读过的书都用笔批过,很用功。他处在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到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期间,他愤恨明末搢绅的腐恶,又十分痛心明朝小朝廷的覆亡。明亡后,他苦持气节,居在土窑中养母。他的诗文《霜红龛[kān]集》稿,因为有些文字攻击搢绅和触犯清廷,所以当时不能出版。我曾经读到高复堂手摹傅山的稿本,很喜欢他的杂文。这些杂文,表现了傅山的人格、独创的见解与自己的艺术风格。
他在康熙十八年(1679)到过北京,已经七十三岁,皇帝免他考试,让他担任“内阁中书”,他不愿意,说病重,皇帝只好放他回乡。他用医治病人来隐射、讽刺统治者,表明自己是医生,也不能给清代统治者——“胡人”、官僚——“奴人”来治病:
奴人害奴病,自有奴医与奴药,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医与胡药,正经者不能治。
他在杂文中特别强调要分清是非,他反对不分是非的所谓“君子”。他是这样谈是非的:
一双空灵眼睛,不唯不许今人瞒过,并不许古人瞒过。看古人行事,有全是底,有全非底,有先是后非底,有先非后是底,有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底,至十百是中之一非,十百非中之一是,了然于前,我取其是,而去其非。其中更有执拗之君子,恶其人,即其人之是,亦硬指为非。喜顺承之君子,爱其人,即其人之非,亦私泥为是。千变万状,不胜辨别。但使我之心,不受私弊,光明洞达,随时随事,触着便了,原不待讨论而得。他斥责了不分是非的“君子”,告诉人们要分清是非,必须有先决的条件,就是:“不受私弊”,“光明”才能“洞达”。当他听到那些统治者,“士大夫”、“君子”,骂他好骂人时,他说:“天下虚心人莫过我,怜才人亦莫过我,而谬膺一好骂人之名,冤乎哉!”接着他反身过来给了这些不自觉的人一枝回马枪:
无耳性人,不但讽劝着不解,即大骂詈[lì]亦不觉,只记得个谁骂我来,却不记骂我的是那一桩短处,若于此有醒,骂我者是我大恩人。
他认为有错,应该欢迎别人“骂”,“骂”醒过来,发现错误,一定要改。
傅山的杂文,突破了理学家教训人的《语录》的形式,以生动的日常口头语,表达了丰富的思想内容。他写得活泼自由,明快尖锐,闪烁着斗争的光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