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匠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4-26
第2版()
专栏:

匠心
邵昶
浙江嘉兴平原的春耕已经开始了。嘘—唧—唧—嘘—唧—唧—的赶牛声此起彼落。一天晌午,嘉兴县嘉北公社丰收乔大队第十一生产队的几个犁田手,围坐在田头歇力。一位青年犁手称赞他用的木犁说:“这部犁做得真好,犁起田来又稳又平,放手也能走三步。”另一位老犁手接着说:“当然罗!是胡师傅做的,还错得了!”
在嘉兴市郊三十里方圆的老犁手,都爱用嘉兴木器厂胡兴彰做的木犁。他做的犁,不仅做工考究,而且能适合本县不同的土性和牛的特点。有一次,一个县北来的农民和一个县南来的农民,一齐进厂来买木犁。胡兴彰挑选一部犁辕长的木犁卖给县北来的人;挑选一部犁辕短的木犁卖给县南来的人。他俩见货色不同,露出了猜疑的神情。胡师傅猜着了他们的心思,笑着解释:“南边的田块小,如果犁辕太长,耕田时转弯不便当。北边的田块大,情况不同,犁因此就不能一个样!”这两位农民一听,满有道理,都高高兴兴地背着木犁回去了。
偌大一个嘉兴县,田不是一亩两亩,什么地区是什么土质,胡兴彰都清清楚楚,脑子里好像有一张土壤分布图似的。但是,他在初学做犁的时候,也曾经碰过壁。有一年夏天,胡兴彰正在聚精会神地挥斧制犁。郊区端平桥北岸的一位姓卞[biàn]的农民,背了一部木犁气呼呼地走来,对他说:“修过两次了,还是不好使,这种犁好派啥用场!”胡师傅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下木犁,惊奇地说:“没有什么毛病呀,为啥不好耕呢?”千讲不如一做,他背起木犁,领着这个农民到郊区田里去试验。到了田里,胡兴彰把牛鞭一扬,木犁就平稳地跟着向前走去。
“嗳,能用啊!”
“这片田好耕,我们那片田就不好耕。”
胡兴彰索性背起斧头、凿子,跟他去现场看看。出乎他意料,木犁在这片田里真的不好耕。原来,这片田座落在河道旁边,土层很深,与刚才试验的那片田完全两样。而他做的这部犁,宜浅耕不宜深耕,碰到土层深的田就难办了。
“吃一堑[qiàn],长一智。”这件事教育了胡师傅,使他明白了要根据土壤的硬、软、松、粘和土层的厚薄等不同情况来做木犁。后来,他还懂得了要做好一部犁,还得熟悉牛的性格和种类。比如,黄牛力气小,耕田时昂头走,水牛力气大,耕田时埋头走,给黄牛套用的犁和给水牛套用的犁就要有区别。
要使自己出手的犁让耕田的人使唤起来称心如意,胡兴彰还考虑到许多的问题。去年春天的一个下午,门外淅淅沥沥地下着春雨,勾起了胡师傅的心事,他自言自语地说:“嗳,不对啊!”
“胡师傅,啥事体?”别的老工人问。
“已经出厂的犁,没有考虑到天气的特点。”按照胡兴彰多年来的经验,逢春天雨水多的年份,泥土的粘性重,犁头要装得平一些,犁壁要装得直一点,这样才容易迅速翻开土壤。他想到已经有十多部犁出厂了,恨不得一下子都把它们收回来重新改装。木器厂的工人们商量了一下,决定托便人带口信去,告诉农民改装的办法,如果农民不会改装,也可以退给工厂改装。同时,他们把尚未出厂的几十部木犁的犁壁犁头,都立即作了调整。
掌握土性、牛性、气候特点制犁,真要摸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胡兴彰从十四岁跟父亲学制木犁到现在,不知经过了多少刻苦钻研,才有了现在的手艺。但是他仍然孜孜不倦地吸取别人一点一滴的经验。他常说:“做到老,学不了。”今年阴历年初二,他特地跑到几十里外的盛泽镇去,向那里的木犁名匠胡和尚请教制犁的经验。因为去年秋天,有几位盛泽农民来嘉兴木器厂买了几部木犁回去,哪晓得这些犁不适合盛泽地区的情况,不好使用。胡兴彰得知这个消息,心里总是忐忑[tǎn-tè]不安,因此趁春节休息的时候去向胡和尚请教,来丰富自己的制犁经验。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