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鼠疫问题学术讲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11-09
第4版()
专栏:

  鼠疫问题学术讲演
王锦江摘记
本月四日下午五时半,在北大医院举行了一个鼠疫问题的学术讲演会,由北大医学院内科教授吴朝仁大夫讲鼠疫病的临床症状,细菌学科教授方亮大夫讲鼠疫杆菌,寄生虫学科教授赵振声先生讲跳蚤和鼠疫,公共卫生学科教授严镜清大夫讲鼠疫的防疫工作,讲演的主要内容如下:
  吴朝仁
鼠疫病是由鼠疫杆菌所致。在中国发现的鼠疫有三种:(一)腺鼠疫:潜伏期二至八天,突然发病,发热发冷,有神经系症状如头痛、昏迷等,病后三至五天不治即可死于心脏衰弱,亦有少数治愈者。(二)败血性鼠疫:多量细菌进入血内则可发生,病症比前者为重,此二种皆可引起续发性肺鼠疫与原发者不同。(三)肺鼠疫:鼠疫杆菌从鼠的粪便中排出体外,干燥后经尘埃由人口中吸入肺内、潜伏期二、三天,头疼,发冷,热度增加很快,胸部紧张不适,咳嗽,吐痰最初粘稠,后来变稀,痰中有鲜红色血液,症状和肺炎球菌所致的肺炎不同,肺鼠疫的死亡率比腺鼠疫的大。
  方亮
病原体为格兰氏染色阴性的短菌杆,两端有异染体,在普遍培养基中容易培养能耐低温,在冰箱内可保存二十年。跳蚤为传播鼠疫杆菌的媒介,传染方法有三种:第一是跳蚤咬人时将菌输入人体:第二是跳蚤的反胃将菌吐出;第三是细菌随着蚤的粪便粘着人的皮肤上,因刺痒搔破而将菌体送入血内,这是腺鼠疫的来源。肺鼠疫的传染方法是病人的唾液,喷嚏,咳嗽传染的。在细菌学上可分为海洋性的鼠疫(如印度、爪哇等地,毒性较小)及大陆性的鼠疫(如东北、内蒙等地)。在细菌诊断上应注意取材料如痰及淋巴腺,检查方法第一是直接将材料抹片、染色,用显微镜观察,用此法对假性鼠疫杆菌无法区别。第二是培养法,用鼠疫杆菌作动物实验(如荷兰猪,小鼠)解剖观察病变断定。第三是用噬菌素或血清(凝集反应)试验的方法,这种方法并不普遍应用,最要注意的是在病人尚未死前要作血液的培养检查较为便利可靠。这种病若不适当治疗,则自然治愈的机会很少;但若免于死亡,则身体对鼠疫病就有了相当大的免疫力。现在预防注射有两种:一种是用死菌作的,一种是用活菌作的,后者比前者的效力可大一倍,并无危险,于注射后经十天可以产生免疫力,可持久半年。
 赵振声
关于跳蚤的种类据现在所知道的,全中国有八十一种,华北有三十八种,北京有六、七种、最常见的可有五种(一种在人身上的,二种在老鼠身上的,一种在猫身上的,一种在狗身上的),按头部的形状可以区别跳蚤生活在人、鼠、猫、狗的身上和居住的处所,跳蚤能跳七英尺高、一○英尺远,下卵后落在地上经二、三天变成幼虫,经七至九天成蛹,再经九至十五天变成成虫。它靠吸血生活,在一个人身上吸好几次血才能饱。当寄主死去后或有病理变化(体温改变),即离去另找其他寄主。鼠疫杆菌进入跳蚤胃内即行繁殖,因胃(胃前囊)的构造关系,很容易被繁殖的菌体所阻塞,以致不容易将血吸入胃内,或时常反胃,因此将菌体送入人血内,此种机械式的将菌体传入人体也就是鼠疫病最主要的传染路径了。跳蚤的生活期间最多有二、三年之久,普遍可以有三个多月。
 严镜清
这次十月初察北的鼠疫发生是由内蒙传来的,共发现三十四个病人,经痰及血的检查证明了是鼠疫。一般人对这种历史性的疾病都有恐怖感,因为在十四世纪欧洲就有黑死病的蔓延,这种病一直到现在仍然存在。鼠疫在中国各地如东北、察北、山西、陕西、云南、福建、江西、湖南、浙江、两广、安徽等地都存在,但这并非普遍的,是有传染中心的(地方病),可以分疫区(如察北)和非疫区(如北京),因此对于传染病管理上就有不同的方针了,主要的是设法避免鼠疫向非疫区传布,这就需要对疫区严格的封锁,对由疫区附近来的旅客需要检疫,将旅客隔离十天左右,观察是否发病,眼前本市防疫工作的重点也就是检疫和封锁。一般的传染病管理原则犹如战争,第一要消灭敌人的势力,因此首先要有充分和准确的情报,知道敌人的处所和情况;第二是要加强自己的力量,因此打预防针,注射血清。假若我们了解敌人袭击的方式,就可以预防。譬如肺鼠疫要避免呼吸系的传染,腺鼠疫要避免蚤咬。同时病菌的对象是鼠群(传染中心),啮齿动物可分两种:与人同居的有灰鼠、小耗子;野生的有旱獭、大眼贼。此次察北的鼠疫流行,初步的推测大概是由于野生类的传布。捕鼠工作在防止鼠疫病的蔓延上是很重要的,目前在我们的环境里鼠的数目非常多,至少有全北京市人口这样多,我们必须发动群众来减少鼠口,消灭老鼠,这就要靠群众的力量!
总括说,防止鼠疫的要则是健全基层组织,行政与技术配合,发动群众,澈底执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