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五四时期天津话剧活动点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5-04
第6版()
专栏:

五四时期天津话剧活动点滴
石英
远在五四运动之前,话剧在天津就以新生萌芽的战斗姿态,不顾寒霜侵凌、冻土禁锢[gù],奋然而生。当时,南开中学就是它的大本营。
十月革命前后,南开中学具有先进思想的青年,在《新思潮》的影响下,组成了进步团体“敬业乐群会”,出版报刊,开展读书互助和话剧运动等。每当一年一度的南开中学校庆来临,南开中学话剧社总是以它排练的大型话剧与观众见面。1917年自编自演的《一元钱》,便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一元钱》的故事梗概是:一个财主嫌贫爱富,千方百计企图毁弃女儿的婚约,街坊上的流氓坏蛋趁火打劫,但在这对青年男女的斗争下,经过种种曲折终于达到了完满的结合。剧中不仅抨击了财主的势利本色,也嘲笑了那些见缝就钻的奸刁小人。
最初,剧中人的女性,还只能由男演员充任,许多演员是南方同学,普通话本来就说不好,而且还要尽量接近女腔,这更增加了不少困难。这个指导发音的任务,就落到北方同学的肩上。每天清晨,当一般同学还未起床时,担任演员的同学就聚集在校园的花圃旁边,对台词,校正发音。
当时话剧的观众,是很广泛的。从青年学生到人力车夫,从店员到戏曲艺人。他们中有的是以话剧运动的热心支持者出现在剧场里的;有的是为从剧情中获得鼓舞力量,有的是来观摩学习的。剧社为使一般劳苦大众也能得到看戏机会,特意把票价分成若干等次,从一元直到两角。话剧社还经常邀请当地著名的戏曲艺人前来观剧,借此向他们征求意见,学习表演技巧。当时天津演文明戏的“奎德社”就和南开话剧社联欢过,“奎德社”还演过同学们编写的话剧台本。
话剧虽为当时舞台上的新葩,但在演技和服装布景等方面,都已相当可观。那时南开中学有一个姓伉[kàng]的化学教师,最擅长演丑角。在《一元钱》中,他饰演了一个土棍的妈妈恶老婆。这个奸刁的老太婆,生前处心积虑地帮助她儿子做些伤天害理的勾当,到头来却被自己的“爱子”勒死。由于演员把这个人物刻划得恰到好处,因此博得了“活彩旦”的称号。这个戏里有一个失火的场面,当观众未及提防之际,突然烈焰腾空,一霎时犬吠人喊,情景极为真切,这些舞台效果出现在当时的舞台上已是非常难得的了。
当时的演出条件确实很困难。很多担任演员的同学,每次演出深夜回校,常常忍饥而眠。清晨起来,到学校门口小摊上,买两个铜板的稀粥、大饼充饥。在他们中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为了警醒国魂,饿死也干!”
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深入发展,男女同学间的森严壁垒推倒了。在南开中学话剧社的观众席里,出现了直隶女子师范、中西女校、贞淑女校的同学们。更重要的,是“女性不登话剧舞台”的戒律被逐渐打破了。1919年夏秋之交,直隶第一女子师范的同学们在当时的江苏会馆演出古装话剧《花木兰》,以全部收入来开办“平民学校”。这个戏,大大鼓舞了正沉浸在爱国热潮中的各界人民。开始时校方还想方设法加以阻拦,为此女同学们还举行过短期罢课,直到校方在她们面前折服为止。
愈到后来,话剧活动与革命斗争结合得愈形紧密。在1920年,反动政府对天津人民的爱国运动,进行了疯狂的镇压,许多爱国青年被关进天津警察厅拘留所。他们把监狱当成学校,组织难友学习初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演出话剧。当时演出的剧目,都是自编的。有:以表现越南人民反抗法帝国主义残酷压榨的《救国镜》;以反映我国北方农村中的一个土豪欺凌农民而终于激成暴动的《新村正》。他们因陋就简,以土炕作舞台,用来化装的是跟警察厅“斗争”来的一些简单的“行头”,但演员们却非常认真,演到惨苦处,常常声泪俱下,有些看守常常趴在小窗外面偷偷观看。有一次,里面正在演出《新村正》,戏中有这样一个场面:土豪指派保丁来镇压农民,农民严词质问,演员们知道看守们都在窗外听着,便故意提高声调指桑问槐道:“难道你们不是中国人?你们的良心都叫狗吃了?”
战斗的话剧,像一柄利剑,即使在蛇窟狼窝里,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