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阅读
  • 0回复

“银海飞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5-04
第6版()
专栏:杂志架上

“银海飞鸿”
今年第二期《电影艺术》上开辟了一个引人注意的新栏目:《银海飞鸿》。在这一栏里,刊载了电影艺术工作者相互间讨论艺术创作和理论问题的书信。据编者说,这是“为了交流经验,活跃学术空气,探索新的问题”。
这一期一共发表了四封“飞鸿”。一是瞿白音致陈白尘的,讨论的是《鲁迅传》上集中关于鲁迅的人物创造,瞿白音觉得在有些篇章里,“鲁迅的活动,形象比较静态,比较零碎,缺少‘戏’。较多的篇幅却用来写鲁迅以外的人们的活动了。”这个问题涉及到电影创作中如何把描写人物与表现时代结合起来。
二是柯灵致吴天的,题为《“高老夫子”与构成派》,讨论电影视觉形象和文学的视觉形象特点;还有方荧致汪岁寒的,谈的也是有关电影文学形象和电影形象的问题。方荧不同意汪岁寒说的,文学作品中,那些诉诸视觉和听觉的纯属文学形象的描绘,便是电影式的电影形象。
此外,于敏致徐韬的信也颇有趣,题为《“界线”可泯乎?》。讨论的是导演和编剧的合作问题。
几位写信人持之以理,各抒所见,有的意见甚至是针锋相对的,但是几封信也写得直率、诚恳、谦虚、亲切,洋溢着一股创作友谊和同志之情,这种互相讨论问题的活跃空气是值得大大发扬的。
几封信里既已指名道姓地点了“将”,且让我们等着看收信人的复信吧。(余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